深夜!挖个坑埋点土赚了两千五赔了前途

一男子“埋包”运毒被判刑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7月16日 陈茜/陈卓安

  □  通讯员  陈茜  陈卓安

  深夜,一辆小轿车停在偏僻的绿化带旁,一名男子下车挖坑,将几包物品埋藏好,用手机拍照后匆匆离去。这个看似怪异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更为隐蔽的毒品犯罪的方式。

  日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运输毒品案。

  案件回顾>>>

  一天,刘某在浏览某境外社交通讯软件上的招工信息时,发现一桩“美差”——只需将货物埋在某个偏僻的地点,就能赚到2500元。

  经上家指示,2024年3月,刘某乘坐高铁前往外省市,根据上家提供的位置信息,在某小树林石凳后,挖出了几包透明塑料袋包裹的物品,每一包内都是深色块状物品。此时,刘某已经猜测到这些物品很可能是毒品,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他还是听从了上家的安排,前往上海将货物埋藏。

  次日,刘某驱车来到上海,在夜间寻找了一处偏僻的绿化带,在该绿化带内多处挖坑、埋藏上述物品,并拍照将具体位置信息发送给了上家。

  2024年4月,购毒人员张某在境外社交通讯软件上购买大麻,获得该处藏包地址后,在该处绿化带内挖到一包透明塑料袋,内有褐色块状物品,重9.75克。

  不久后,刘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刘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经现场指认,民警在上述绿化带内再次挖出一包透明塑料袋,袋内同样装有褐色块状物品,重50.22克。

  经鉴定,查获的两包褐色块状物均检测出大麻成分。公诉机关静安区人民检察院认为,刘某运输大麻59.97克,应当以运输毒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被告人刘某在庭审中对自己的行为后悔莫及,称自己明知该境外社交通讯软件上的多是非法交易,一路的各种异常也让自己意识到运输的是毒品,但为了高额的报酬还是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触碰了法律红线。

  静安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刘某运输大麻59.97克,其行为已构成运输毒品罪,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依法应予惩处。刘某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自愿认罪认罚,在法庭审理阶段,退出违法所得2500元,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最终,静安法院以运输毒品罪判处刘某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说法>>>

  境外软件沟通、高报酬、异常包裹、异常取送件方式、虚拟币结算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警惕的信号,其背后很可能隐藏着毒品犯罪或其他非法行为,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毒贩的帮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  运输毒品不论数量均构成犯罪

  我国《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或数量大的最高可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案中,被告人刘某明知其埋藏的是毒品,在利益驱使下,仍然根据上家指示完成了“埋包”,其行为在实质上促进了毒品的流通,也为贩毒人员提供了掩护,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依法应予惩处。

  ●  警惕“埋包”贩毒、运毒的新形式

  如今贩毒、运毒的手段花样繁多,给禁毒工作带来新挑战。

  本案中的“埋包”就是其中之一,不法分子将毒品藏匿于偏僻角落、绿化带、废弃建筑等隐蔽地点,通过线上告知买家取货位置。此外,还有通过快递、网约车等方式贩毒、运毒。在这些案件中,买卖双方并不直接见面,隐蔽性强、交易环节少,增加了侦查难度。

  但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毒品犯罪,以何种手段为掩饰,都难逃法律的制裁。广大群众一旦发现疑似毒品交易的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切不可被利益冲昏头脑,走上犯罪道路。

  ●  杜绝猎奇心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毒品,被称为人类社会的“白色瘟疫”,它吞噬健康、撕裂家庭、诱发犯罪。其中,大麻是世界上被滥用最严重的毒品之一,长期大剂量使用大麻可引起脑退行性变化的脑疾病、严重的行为损伤、免疫系统抑制和神经疾病等。

  此外,现在毒贩早已开始使用“伪装术”将新型毒品带到我们身边,例如把冰毒掺进奶茶粉,把LSD致幻剂印成卡通贴纸,把合成大麻素灌进水果味电子烟弹。这些所谓的“小零食”“小玩具”,一旦因猎奇心理接触尝试,便会堕入毒网。

  一朝涉毒,终身受害;一人染毒,全家遭殃。请务必珍爱生命,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