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GI食品是智商税吗?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7月25日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群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老人尤其是糖尿病病友们在关注血糖、血脂的同时,有关“升糖指数(GI)”的热词上榜频现。不少商家在面包、饮料、饼干等食品上注明“低GI食品”。那么,究竟什么是低GI?吃低GI食品一定可以减肥吗?这些低GI食品真的能帮助老人控糖降脂吗?

  低GI食品鱼龙混杂  行业发展有瓶颈

  牛奶冰柜里,比“三重膜滤创新技术”广告语放在更抢眼位置的,是“低GI”的字样;杂粮货架上,面粉包装上除了“低升糖、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也赫然印有“低GI”的标签;冷冻柜里,有“升糖慢,敢吃饱”的包子;零食货架上,还有“GI≤55,不添加一滴水”的低GI沙琪玛……低GI之风几乎刮遍了整个食品行业。

  低GI饮食对于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管理以及增强饱腹感、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低GI食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消费者认知、产品标志、生产规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低GI食品”后发现,出现在页面中的大部分食品都打出了“低碳水”“控糖”“低卡”“代餐饱腹”等宣传语,但其实并没有“低GI认证”,很容易误导消费者。例如,一款打出“低GI”宣传的桃山皮月饼,尽管在宣传页面中介绍其原料中包含GI值27.2的绿豆、GI值7-23的巴旦木,以及松子仁、椰蓉等天然食材,但记者询问其客服是否有“低GI认证”时,却没有得到明确答复,只表示其产品增加了膳食纤维含量,和普通食品相比,更适合血糖偏高的人群。

  使用低GI的食材制作,不一定就是低GI食品

  之前,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团队也对网上一些所谓的“健康食品”进行了检测,其中一款产品“凤禾鸣慢碳十二色糙米”的问题特别多。这款产品在销售页面上宣称“低糖低GI”“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零负担放肆吃”,且在销售页面和产品包装上都宣传“江南大学研发”。然而,实测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膳食纤维含量实测值只有3.81克/100克,远低于包装标示的13.6克/100克,蛋白质含量实测值也只有8.08克/100克,比标签标示值低,达不到国家标准对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食品的要求。

  “使用低GI食材生产制作的食品,不一定就是低GI食品。因为食物的加工方式、烹饪方式等都会影响GI值。低GI食品需满足GI值≤55,指标是以即食状态下,也就是熟制、冲调、冲泡后的测定结果来计算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燕麦、青稞、绿豆、黑米、荞麦、小麦等多种食材磨成粉,再揉成面团、包入馅料,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一款低GI食品,因为在加工过程中,食材的性状、加工的方式乃至于温度的变化,都改变了其GI值。

  与此同时,还必须通过科学配比和工艺技术来兼顾产品的口感,避免太过粗粝,难以消化。而正是因为低GI食品的研发生产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才出现了部分品牌打出了“低GI”的“擦边”宣传,却没有正规认证的市场乱象。

  随着产业发展,我国的相关行业标准也在不断出台中。2023年6月14日,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团体标准T/CNSS8-2023《预包装食品血糖生成指数标示规范》。今年7月,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T/CNLIC 0145-2024《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品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也对外发布,并于发布之日起实施。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整个行业发展,推动我国低GI食品标准与国际水平接轨有着积极作用。

  低GI食品=低热量?

  当低GI成为“控糖”人群的解决方案之一,它也在从“医学概念”走向“大众产品”。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减脂期要吃低GI食品是不少健身博主的建议,甚至还将低GI食品与低热量画等号,称其为减肥食品。那么,二者是否可以画等号呢?

  “尽管低GI概念火爆,但大众对低GI食品仍有不少认识误区,比方说‘低GI等于低热量’‘吃低GI食品能减肥’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坚果、健康油脂和高脂肪食品可能具有低GI值,但它们的能量密度较高,摄入过多可能逆反减肥目标。

  “黑巧克力GI值是49,属于低GI食物,但是每100克黑巧克力的热量有516千卡,堪称高热量,相当于吃了2碗至3碗米饭。”业内人士举例说明,低GI食物只是说其升血糖的能力比较差,某些食物可能具有低GI值,但是如果在摄入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总量,就会导致摄入量超过身体消耗,从而导致体重不减反增。因此,GI值只能作为食物选择的参考因素之一,摄入量、食物搭配和烹饪方式也非常重要。

  事实上,尽管低GI食品对于维持稳定血糖、提供长效能量和促进健康有益,但减肥并不仅仅依赖于吃低GI食品。成功的减肥需要综合考虑热量摄入与消耗平衡、食物种类、饮食多样性、饮食质量以及运动,这才是维持体重和身体健康的关键。“在饮食中适当引入低GI食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来源:光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