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明
为了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提升一个的地区文化含金量,许多街镇逆势而上,在网络营销盛行,实体商店每况日下的态势下,在黄金地段推出了许多装修风格迥异、店名前卫的实体书店(书房),给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增添了一抹温馨的书香,也为市民的文化休闲生活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书店的应运而其实质是要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氛围,因此在场地、租金方面均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腾出好的地段,在房屋租金上也很优惠。书店不但24小时无间歇营业,还为广大爱书一族提供各种“时鲜”的书籍。为了构建浪漫的读书氛围,店方借鉴国外实体书店经营理念,在书店辟出一角售卖各种饮料及甜品,使人们在品味浓郁咖啡的同时品读书香,成为追求时尚浪漫之人的首选之地。
然而,这些轰轰烈烈相继推出的实体书店在闹忙了一段时间后渐渐回归平静。笔者为此曾走访一些区域的实体书店,现状却不容乐观。在一家开张只有三四个月,自称全年无休的实体书店,晚上8点多却已经铁将军把门,店堂内漆黑一片。而另外一家装修颇有欧美风格的书店虽然店内灯火通明,正常营业,但书店图书区域空无一人,只有二对情侣在咖啡角谈情说爱,他们已将书香弥漫的地方当成了卿卿我我的“恋爱角”……我问店长书店每天的营业额是多少?这位店长苦笑着对我说开张伊始,来书店“尝鲜”的人确实不少,热闹了一阵子,但多半不是来淘书的,而是来店里喝咖啡嘎山胡的,现在却连喝咖啡嘎山胡的人也很少了,目前的经营状况可以说是勉强维持了。
从实体书店最初的火爆开场到如今的门可罗雀,我们不难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做任何事情光有满腔热血是不够的,最关键的还要评估当今的市场。眼下,一些知名的网络销售平台都有品种齐全的书籍供应,在网络销售平台,没有买不到,只怕想不到。网络营销已经如此发达,轻点鼠标即告完成,试想一下人们还有什么必要舍近求远去实体书店购买书籍?从实体书店如雨后春笋一家家诞生到如今一家家夹缝里求生存,再一次告诫我们,违背市场经济法则,人为的、想当然的去创造一个个“文化神话”,那么急功近利的结局必然是事与愿违。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