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域外之音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有声有色

2018年01月02日 B03 :域外之音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421

  纽约SOHO(苏荷)区是美国最知名的创意园区之一 资料图片

  □本报综合报道

    

  近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了 《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着力推动文化创意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引导资源要素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等提出50条举措。

  近年来,文化创意园区这一载体在世界各地发展得有声有色。我们在考量自身的同时也应该用更宽阔的视野,抱着真诚学习的心态,去了解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模式以及他们的成功之道。

  如何让我们的城市在这条路上走得又快又稳?别人的经验值得借鉴。

  【韩国】

  “内容产业”具有超前性针对性

  在韩国,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内容产业”。上世纪90年代起,韩国政府就将这个产业定性为“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课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该国在21世纪最有发展活力和出口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在这背后,一些具有超前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值得学习。

  首先是构筑一个坚固的文创产业政策法律支撑体系。早在1998年,韩国就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历任总统在这个战略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促进法》 《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 《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 《广播影视振兴基本法》 《游戏产业振兴法》 《著作权法》 等一批文创产业相关的基本法。随着现实情况的改变,韩国有关部门陆续对一些法律进行了部分或全面修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保障。

  其次是健全和优化文创产业的管理机制。一直以来,韩国政府都把发展文化产业列为政府的法定职能,由文化体育观光部负责管理文化艺术等相关业务。1994年,该部门细分出文化产业局;2000年,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成立,专门负责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宏观把控; 次年,韩国又成立了文化内容产业振兴院。该机构从多个角度入手,提供了文创产业发展所需的各方面支持,比如市场调查与统计工作; 专门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相关技术的开发与管理; 创业、经营与进军海外市场的指导; 国内外文创资料的归集与保存; 文创商品使用者权益保护等。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采用了“三位一体”的文创产业管理机制。第一层是文化体育观光部下设具体的运营机构,如委员会、委托的运营机构以及营利的公司企业; 第二层是运营机构下设的特殊法人,如各类振兴院和振兴委员会等; 第三层是社团法人、财团法人等民间中介机构。3个管理层级各司其职,共同推进韩国文创产业的发展。在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韩国与时俱进地将平面化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为立体生动的“内容产业”,牢牢占据着相当数量的世界文创产业的市场份额。

  “艺术村落”不断聚集人才创意

  除了宏观布局之外,韩国还在城市中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文创园区和艺术村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Heyri艺术村。艺术村所在的统一东山区原先是政府借助印刷产业所发展的“书画村”,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社区建设,逐渐被定位成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家村落。名称中的Heyri来源于统一东山区的传统农作歌曲“Heyri之声”,人们认为它契合艺术村的气质,并预示着“披荆斩棘”的新社区建设。

  这个艺术村的建设过程持续了较长时间,可谓“慢工出细活”,因为社区成员们希望将这里建成一个稳定、成熟的供艺术家们思想交互的空间。所以,这个占地面积并不算大的社区有着完整的组织体系负责社区的运作,包括行政委员会、秘书处、村协会、管理政策及建筑与环境委员会等,分工明确。在艺术村里,成员通过例会交流问题,分享、体验并处理大小事宜。

  创意活动作为艺术与文化的载体,是构建艺术村的核心要素。Heyri艺术村会在春季和秋季举办“Heyri潘节”和Heyri  乐团音乐会,并在全年不断推出私人展览及音乐演出。除此之外,还有艺术家工作坊、文化课程、艺术产品展销会、博物馆和画廊的展览等常规活动,搭建起艺术家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桥梁。这些活动通常由社区组织审核并统筹承办,为艺术村吸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也为社区的文化注入了更多异国、异地元素,增添了新活力。

  在人们看来,艺术村对于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存在于为当地民众创造了一个将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集为一体的社区。它的贡献已经扩展至国际,那就是把韩国艺术推广到全球,以文化交流为活化剂,将Heyri打造成一座东亚特有的个性化艺术村。经过不断地探索,人们认为Heyri模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

    

  【美国】

  纽约SOHO区 知名创意园区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国,美国文化创意产业是对经济增长拉动最大的产业门类,也是全美出口份额最大的产业,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版权制度的保护。纽约SOHO(苏荷)区是美国最知名的创意园区之一,它曾是一个被废弃的地下工厂,因有大量闲置房屋且租金极其低廉,被一些从欧洲移居纽约的艺术家看中,发展成一个艺术家聚集区。20世纪50年代,为促进园区发展,纽约市政府出台法规,规定非艺术家不得进驻。全盛时期,面积不足纽约市区1%的SOHO区内,居住全纽约30%以上的艺术家。

  纽约依靠自身的国内外地位和综合实力,很自然地成为人才高地,各类人才的大量汇聚又激发城市建构创意资本的能力,进而为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纽约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能够创造大量机会释放不同群体的创意,因而可以引致文化创意人才的聚集,并为其提供激发创意的永久动力,推动创意产业园区不断发展。纽约是著名的移民城市,自由、宽容、生活方式多元化,对艺术家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艺术家在苏荷区集聚之后,这种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又进一步促进园区的创造活力,造就了如今时尚、个性、前卫,集艺术、时尚、购物、休闲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创意产业园区苏荷。

  苏荷区所在的曼哈顿岛是世界金融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了创意园区的发育,园区的欣欣向荣又反过来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与园区的循环互动成为此类园区的重要生命体征。

    

  【英国】

  伦敦西区49家剧院魅力经久不衰

  英国伦敦西区是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聚集了49家剧院,平均每晚约3万人前来观演,经济连锁效益显著。英国政府鼓励创新剧作向商业化发展,很多剧目往往在国家资助剧院首演,成功后再转入商业剧院续演。有些经典剧目在一些固定剧院连演几十年,成为西区的经典和象征。

  据伦敦剧院协会统计,仅2007年,伦敦西区就上演了268部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作,共演出1.7万场次。中国舞台剧《功夫传奇》 就曾在伦敦大剧院连演28场。开放创新的艺术思维使西区舞台上充满了话剧、歌剧、喜剧、悬念剧、音乐剧、舞台剧、芭蕾舞、现代舞等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各种形式与风格的表演。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的艺术活力,才使得西区魅力经久不衰。

  伦敦西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社会的热情支持。据伦敦剧院协会统计,2007年西区演出各类剧目331部,吸引观众约1363万人次,创20多年来新高,比2006年增加10%约125万人次,全年票房收入高达约4.7亿英镑。在收益的背后,英格兰艺术委员会、伦敦发展机构、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剧院托拉斯等一批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对西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伦敦剧院协会也将募集资金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

    

  【加拿大】

  BC省动画产业 发展速度引人注目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Columbia 简称“BC 省”)位于加拿大西部,是北美通向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BC省的温哥华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一直是北美影视拍摄和制作的重要基地,被列为北美三大影视制作中心之一(另两个中心分别是纽约和洛杉矶)。除传统的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外,BC省近年来也致力于发展动画及相关产业,目前其动画制作水平、规模及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已成为北美动画产业的中心。

  该省内共有12所动画电脑学校、60多家动画制作公司。初期,BC省动画产业只为美国提供代加工服务,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原创作品越来越多,因此分享到更丰厚的市场利润。园区另一种模式为本土制片,投资及制作的所有权均属BC本地动画公司所有,目前这块总收入占BC省游戏动画总收入75%。

  文化创意企业看重所在区域重点大学的科研优势,首先在大学附近聚集,或与其合作孵化,依托那里的教授、专家、优秀学生等人才力量开始从事文化创意活动。在这些活动产生效益以后,大批类似或相关企业紧随其后进驻该地区,慢慢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意产业园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域外之音 B03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有声有色 2018-01-02 2 2018年01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