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隆冬时节,黄浦滨江。世博黄浦体育园内连片的足球场绿意盎然。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并邀请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文化和体育休闲设施建设情况,视察滨江45公里建设。
南浦大桥下,栽种于江边的芦苇丛吸引了几位女代表的注意,“景色真美,充满诗情画意!”还有体育园的部分建筑,是用人工草坪铺设的外立面,将运动与生态有机结合。步入场馆内部,记者看到了宽敞、专业的篮球馆和羽毛球馆。篮球馆地板上打着明亮的蜡,四周还点缀着许多时尚的篮球文化元素,引起了更多代表的称赞。
“球场收费标准是什么?开放时间段呢?”“附近的地铁站有哪些?市民过来方便吗?”“市民预约渠道有哪些?提前多久预约才能成功?”代表们纷纷向场馆运营人员提问。后者一一解答:“收费完全符合本市体育场馆运营标准,全时段开放; 从南浦大桥站走过来很方便; 线上线下皆可预约,场地、器材目前来看是充足的。”
也有代表指出,美丽的滨江和先进的体育设施,必将极大满足周边居民的业余生活和体育健身需要。但对于全市居民、特别是住在远离滨江地区的市民来说,滨江体育设施就鞭长莫及了。上海还应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滨江体育设施建设的经验,全面提高人均体育场面积。
还有代表补充问及,校园体育场对公众开放已进展到何种程度了?开放工作存在哪些得失?市体育局局长徐彬作了回答:“本市全民健身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公共体育设施与市民健身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本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83平方米,低于广东、江苏、北京、天津等兄弟省市,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另外,徐彬还提到了如居民住宅区未能按标准同步配建体育设施,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社会组织和科学健身指导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市体育局还公布了一个数据:目前全市适合向社会开放体育资源的学校,已有86%完成开放。但目前开放质量仍不高,问题主要集中在开放时段和群众锻炼时间不匹配、开放时间较短等,这些还需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