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今冬首个寒潮,将申城气温带入冰点。
徐汇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二大队民警陈金恺如往常一样,在早高峰时段出现在徐家汇商圈。“过去违法乱象多,会让人觉得管不过来,如今少了,一旦有违法行为,会特别显眼。秩序确实越变越好了!”这是陈金恺作为一名一线交警,对于上海交通变化的切身感受。
上海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迄今为止已持续近两年。让上海一举告别十大“堵城”黑名单的同时,生活在这座城市市民的遵法意识也在不断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市发生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6%、10.9%、8.6%。
一座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究竟是如何补上交通问题这块短板?一场全民参与的交通大整治,如何让法治真正惠及民生?近日,记者走上街头,对话交通参与者,从中寻找答案。
徐家汇
“城市名片”和它的“交通卫士”
寒潮袭城后的首个周一早高峰,骤降的气温让街头包裹严实的行人不禁加快了步伐。
徐家汇商圈,车流量并没有因天冷而减少。南北向华山路漕溪北路、东西向肇嘉浜路虹桥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随着红绿灯的切换交叉通行。这是徐家汇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之一,可车虽多,但并不显拥堵。
交通大整治启动伊始,陈金恺就被安排在徐汇区这一四道交叉的重要路口指挥交通,一站就是两年。“你看这边虹桥路上有学校,肇嘉浜路通往中山医院,漕溪北路又是连通高架的重要路段,车流量基本都会汇集在这个路口。”
与此同时,徐家汇作为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又因集聚着天主教堂、徐家汇公园等众多知名景点,吸引了众多来沪游客。
“以前,机动车乱变道、非机动车逆向行驶,游客乱穿马路的现象时有发生,交通一乱,很容易造成车辆在这个路口积压,加剧城市的拥堵。”为此,交通大整治以来,徐汇交警在徐家汇商圈持续开展了对快递、外卖车辆的集中整治,以及对占用公交专用道、违法停车等违法乱象的专项集中整治,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作为一名一线参与执法的交警,陈金恺最直接的感受是,在从严执法的力度下,违法乱象变得越来越少,市民出行的文明意识越来越高。
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也让陈金恺收获了诸多感动。“曾经我在下雨天处理一起交通事故,一位热心的路人特地过来给我撑伞。还有一次是高温天,开罚单时,字迹都快给汗水打糊了,那位被罚司机给我递来了一张纸巾。”
回忆起那些瞬间,陈金恺暖心一笑,于寒风中稍微收紧了一下衣服,结束了与记者的对话,又重新回到那个熟悉的岗位上……
蕰川路
客货分道提升道路安全系数
作为上海的“水路门户”,宝山区产业结构特点鲜明,区内大型货运车道路通行“量大面广”,宝山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三大队警长苏张灵所管辖的蕰川路,就是一条典型的货运车通行需求较大的公路。
“蕰川路周边有杨行工业园区,又相邻石洞口码头,是货运堆场的集中地,但其沿线还有不少居民小区,小客车的通行需求量同样很大。”苏张灵告诉记者,以往,一到高峰时间段,货车与小轿车流量叠加,很容易发生大小车抢道、碰擦等事故,“大货车有视线盲区,在交通安全上存在着不小的隐患。”
为此,交通大整治启动以来,宝山区就将“大型货运车综合治理”作为整治的重中之重。对沪太路、蕰川路等主干道实施客货车分道措施,并同步完善沿线标志、标线及车道划分等配套工程,实现道路沿线货运车、客车“各行其道”。
“但光实行分道不行,还得从严执法,把货车上路的规矩做出来。”宝山交警支队勤务路政大队临时负责人陶亮告诉记者,宝山区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持续聚焦辖区内超载、闯禁行等大型货运车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全警动员、全员投入,采取“视频+实兵”叠加巡逻、科学布点设卡拦截的方式,开展了24小时滚动整治。
“在高压严管之下,如今,货车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减少,肇事肇祸情况有效遏制,道路通行秩序明显好转了,道路安全系数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当了十年交警的苏张灵,对于这座城市交通秩序的持续向好深有体会。
宝山交警部门透露,在交通大整治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宝山区将对现有路段分步实行客货分道,进一步提高辖区通行效率。
同济路宝杨路
女辅警在“交通岗”收获成就感
胡晓艳是宝山交警支队四大队一位年轻的女辅警,交通大整治勤务机制改革后,宝山区共统招了480余名辅警,以填补传统警力的不足,胡晓艳是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
可虽是女孩,胡晓艳却被安排在了同济路宝杨路口这一宝山区的交通要塞上。因为这里南北向是同济高架路,东西连通宝杨路码头,车辆往来频繁,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过去行人乱穿马路、机动车遇拥堵乱鸣号等乱象比比皆是,一直是宝山交通管理的“痛点”。
胡晓艳的工作就是要辅助交警疏导交通。工作日的每天早上,胡晓艳7点半到岗,一直要持续到早高峰结束。工作时间长了,胡晓艳对于交通疏导有了自己的一套经验。
“因为车流量很大,有时一个红绿灯的时间,大排长龙的车辆根本放不掉,再加上车辆启动还需几秒,在早高峰时段容易造成拥堵。”胡晓艳告诉记者,这个时候,自己便会根据信号灯的秒数,把握时间提前几秒放行,以此加快通行速度。
胡晓艳说,因为自己是女孩子,往来的市民看到路口站的是女辅警,配合度还是比较高的。“尤其碰上这种大冬天,又那么早,好些过路行人都会向我简单问候几句, ‘小姑娘那么早啊’、 ‘不容易哟’,这个时候我觉得特别暖心。”
说起当辅警的初衷,胡晓艳莞尔笑道,自己从小就有一个从警梦,虽然只是一名辅警,但能辅助交警工作,在早高峰时段把道路管得很通畅,自己就很有成就感。
而在交警眼里,辅警的作用还不止于此,部分交通事故可以由辅警先期处置,引导司机通过“快处易赔”线上操作,这个时候,有限的警力可以发挥更大的效果。
白水路
一张社会齐抓共管的“治理网”
普陀区白水路是一条狭窄的小马路,上海培佳双语学校就坐落于此。由于该马路紧邻热闹的宜川路和交通主干道沪太路,以前每逢上下学高峰,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与社会车辆扎堆,占道、抢道现象频发,校门口周边的道路成为拥堵“重灾区”,学生安全问题也让学校和家长头疼不已。
交通大整治启动后,为治理传统堵点,打通道路“肠梗阻”,校方、交警、家长、社会等多方合作,打出“组合拳”,通过错峰停车、严查违法、错时放学等举措,以疏堵结合的手段,有效化解了拥堵现象。
这种社会各方共同发力补齐短板的故事,在上海交通大整治期间不胜枚举。在黄浦区,瑞金医院协调周边文化广场吸纳院方职工停车,促使瑞金医院在原有200个对外开放车位的基础上又挖潜了更多的社会车位,与此同时,瑞金医院还在该院周边永嘉路、绍兴路开辟了短时就诊、取药车辆临时停放,有效缓解就诊高峰病患家属停车“刚需”。
在虹口,交警部门将交通管理融入社区综合治理中。此前,虹口交警支队第四责任区队在对地区内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时发现,凉城路广灵四路周边非机动车交通事故高发,通过与派出所的一同排摸发现,问题的源头在于周边有多个快递集散点。于是,责任区队的交警与派出所治安民警共同上门联系了这几家快递公司的负责人,要求公司加大对快递员的交通法规培训,同时增强周边的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减少快递小哥的交通违法行为,消除了安全隐患。
“上海交通大整治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距离真正形成城市文明交通的社会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个与记者对话的交通管理参与者,都有将交通大整治进行到底的决心,而这,可能就是法治惠及民生的力量。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