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权威曝光

晒支付宝“年度账单”小心掉坑

2018年01月16日 B03 :权威曝光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290

  资料图片

  □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近日,支付宝一年一度的用户“年度个人账单”又刷屏了,有关账单中“服务协议”默认选项允许支付宝收集用户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将支付宝年度账单推向一个争议的高潮。支付宝上线“年度账单”掀起刷屏热潮的同时也遭到网友质疑,被指以极小的字体默认勾选“同意《芝麻服务协议》”,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个人信息安全。有网友感慨,“年度账单”首页写着“时间总是偷偷流逝”,殊不知“个人权益也总是偷偷被侵蚀”。

  业内人士指出,“默认勾选”已成为一些互联网公司经营的“潜规则”,以侥幸心理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现状亟待扭转。网络安全协调局近日约谈了支付宝以及芝麻信用管理的负责人,支付宝和芝麻信用表示,将落实监管部门的要求,并全面整改。

  【事件】

  质疑支付宝和芝麻信用“被同意”是侵犯选择权

  相比往年,今年上线的账单更细致,消费被分为了“线下消费、线上消费、生活缴费、手机充值、其他”五项。其中线下支付细分电影院、餐厅、商超便利店、小商户等,出行则细分共享单车、火车、飞机、打车等,还包括了个人信用分、贡献的爱心、环保贡献等相关数据,基本上从账单信息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

  支付宝年度账单刷屏热潮未退之际,3日一则“紧急!查看支付宝年度账单前,请先看看这个”文章称,不少消费者都在朋友圈晒自己的支付宝账单和年度关键词,很多人可能没有发现你可能不知不觉又签了一个“服务协议”。该文章是缘于1月3日晚,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岳屾山在微博上“炮轰”支付宝、芝麻信用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这让不少正在愉快晒年度账单的网友忧心忡忡。

  “大家都在晒支付宝年度账单,我也去查了一下,然后发现了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不但字特别小,而且已经帮你选择好‘同意’了。”岳屾山说。那么,同意《芝麻服务协议》,会有何影响?这份协议提到,同意协议后,用户将允许支付宝查询个人的芝麻分及信用履约记录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将展示在年度账单中。对此,芝麻信用工作人员徐婷向记者表示,芝麻信用和支付宝是互相独立的两家公司,因此支付宝年度账单在展示与信用相关内容时,需要获得用户授权。如未授权,用户依然可以查看账单,只是其中不会出现和信用相关的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支付宝、芝麻信用虽是不同公司,但都隶属蚂蚁金服集团,此举不排除是支付宝借年度账单为芝麻信用“引流”。同意该协议,意味着成为芝麻信用用户。芝麻信用是第三方征信机构,根据协议,支付宝将被允许收集用户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从而为芝麻信用评价个人信用提供信息。

  在岳屾山看来,支付宝、芝麻信用此举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有选择权,而不是商家替消费者选择。”他同时称,根据《互联网交易管理办法》 的规定,经营者应当采用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

  芝麻信用官微发布说明 深夜“认错”并调整页面

  此次年度账单风波,把支付宝、芝麻信用推上舆论风口。网友“咖喱小猪dmk”说:“我用支付宝的时候从来都是放心的,没想过这种问题。虽然不知道有什么危害,但是觉得添堵。”

  3日深夜,芝麻信用在官微发布“关于查看支付宝年账单时‘被同意《芝麻服务协议》’ 的情况说明”,为默认勾选协议之事致歉。其表示,本想让用户知道,只有同意后,支付宝年度账单才可以展示他的信用免押内容,初衷没错,但方式“愚蠢至极”。

  记者之后再次打开年度账单时发现,页面已被调整,原先首页默认勾选协议的一行小字已经去掉,在展示完个人支付宝消费信息后,页面上出现了一个对话框,询问用户是否想要看到2017年芝麻守约信息,若要继续查看则需要点击同意《在年账单中查询并展示你的信用信息》。

  芝麻信用工作人员徐婷表示,此前没有开通芝麻信用的用户,这次不管是被默认勾选还是主动同意,都不会因此而成为芝麻信用的用户,所以不存在芝麻信用因此会收集相关信息的可能。

  此外,芝麻信用称,如果用户不想在年度账单里展示自己的信用免押内容,但是又已经被默认勾选,可以在“支付宝客户端-我的-芝麻信用-信用管理-授权管理”中找到“支付宝”这个选项,然后取消授权。

  【专家】

  “默认勾选”成“潜规则” 侵犯用户知情权选择权

  业内人士指出,“默认勾选”已成为一些互联网公司经营的“潜规则”。

  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认为,“默认勾选”的背后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利用自身的流量优势,为其业务搭挂一些不相关或是消费者不需要的内容和服务。这既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也侵犯了他们个人信息依法获得保护的权益。“此外,还要加强监管的技术应用来应对新形势下的侵权现象,制约企业的不法行为。行业协会则需要进一步倡导行业自律,让企业依法依规经营。”邱宝昌说。

  北京亿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指出,尽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等法律法规已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但一些互联网公司仍频踩“红线”,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违法成本低,消费者维权难、成本高,以及行政执法有待健全。

  互联网服务不断普及深化,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整体看,当前的法律法规偏于碎片化,亟待出台一部系统规范明确个人信息保护各个方面,明确个人信息执法主管部门,细化相应民事、行政责任的个人信息保护专门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周辉说。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互联网公司在与消费者签订此类服务协议时,不能抱着“签了大吉”的心态,用生涩的条文糊弄消费者,要让消费者看得明白、签得心安,互联网企业不能仗着流量赚“快钱”,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是不可触碰的底线。

  支付宝惊动国家管理层

  被网络安全协调局约谈

  1月3日,支付宝上线了2017年支付宝年度账单,瞬时,相关信息便刷爆了朋友圈,2018年关键词更是成为热议话题。不过,有网友发现,在生成账单的时候,页面上会出现极小的一行字,默认用户勾选“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这下,支付宝便引起了一连串的麻烦。

  支付宝的举动也引起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的注意,网络安全协调局认为,支付宝使用的这种手机信息方式根本不符合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违背了 《个人信息保护倡议》。出于这样的情况,网络安全协调局便在近日约谈了支付宝以及芝麻信用管理的负责人。

  网络安全协调局表示,将加强对支付宝平台的排查和整顿,并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支付宝和芝麻信用也表示,将落实监管部门的要求,并全面整改。

  在被发现存在有默认用户勾选协议之后,支付宝便立刻调整了界面,年度账单中已经取消了默认勾选。芝麻信用还强调称公司绝对不会过度采集用户数据,更不会滥用用户产生的数据。

  【相关链接】

  移动支付成生活日常

  一个功能影响数亿人

  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提现收费到微信还信用卡超5000元收手续费等等。每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一些功能的调整,均引发网友的高度关注和讨论。

  目前,支付宝在全国的用户达5.2亿,腾讯财付通旗下的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两大产品的用户数已超8亿,每一次与用户有关的功能调整都影响着数亿人的权益。

  庞大用户数量背后是,移动支付(网友更多叫“手机支付”)已成为国人生活的日常。近年,网购外,随着移动支付场景涵盖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能不带钱包出门。

  现在,不管是在餐厅买单、商店购物,还是抓娃娃机、烤红薯摊、水果摊,甚至街头艺人,都能支持手机支付; 市民不用出行,坐在家中也能缴水电费,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公共服务; 越来越多的城市公交地铁也支持移动支付,不少网友感叹“出门带钱包的最后一个理由也没了”。

  支付宝1月2日发布的全民账单显示,2017年移动支付占比达到82%,再创新高。作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移动支付,与其它三项——共享单车、网购、高铁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以及艾瑞咨询的数据称,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几乎是美国90倍,领先全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权威曝光 B03 晒支付宝“年度账单”小心掉坑 2018-01-16 2 2018年01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