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夏天
记者注意到,新一届政协委员中,有一批来自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经济业态的75后、80后、85后青年加入到政协委员队伍。来自工商联界别的“75后”委员郭宇航就是其中之一。
当过十年律师后投身创业,如今是点融网创始人,也做金融投资。谈及首次参会体会,郭宇航觉得“既是一份荣誉,又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创业者,他更加关注青年人的创业环境,“愿意成为政府与创业者的纽带”。
记者:作为新提名的政协委员,能否谈谈您的首次参会履职感受?
郭宇航:我来自工商联界别。有幸成为新一届的政协委员,既觉得是份荣誉,又感觉到沉甸甸的责任。
其实在创业之前,我曾做过10年的律师,后来又做金融投资。在我创业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在创业环境上的确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希望在我履职期间,能够为上海建言献策,为上海的创业者、尤其是小微创业者赢得更好的创业环境。比如人力成本、税收等制度层面建设,更多的是在舆论环境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和鼓励。
记者:您刚刚提到“创业环境”,能不能请您具体展开谈一谈?
郭宇航:当年,上海开埠时,创业氛围浓厚。但是我觉得,上海在上一轮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显得有些动力不足。企业家的闯劲已不多见,取而代之更多的反而是打工文化、求稳妥、求专业。
我最近在看 《无问西东》,感慨西南联大的创业精神,忘记个人小利,为远大目标奋斗。我认为,创业者就应该有影片中那种追求远大目标的理想。过去,上海更多是褒奖循规蹈矩的企业,我们往往更强调企业管理完善和有序,但对于一些规则外的新型互联网企业和创业企业,关注稍显不足。如今应该对规则外的创新企业予以包容。
其实,只有对这些创新企业更为宽容,对试错更加包容,才能鼓励大量年轻人投入到创新、创业中去,从而助力上海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建设。
记者:作为跨界的金融与法律工作者,您认为,对于互联网金融等一些新型模式,政府应该如何既“包容”又监管?
郭宇航:在我做点融创业时,有非常切身的体会。一些新型商业模式出现后,在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跟上的情况下,政府是从一开始就扼杀,还是给予空间,等其自然生长后再予以规制?这非常关键。
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使得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到议事日程。很多缺乏金融常识的消费者,被不良P2P 互联网金融企业误导,蒙受损失。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到P2P,这些制度外的创新在引领社会变化的同时,如果制度监管不能跟上,就容易出现问题。
金融行业其实一直走在科技应用前沿,我们强调防范和化解风险,就需要科技的介入。因此我建议,可以引入国际先进的大数据挖掘与信息采集技术,从现在重事后处理变为重事先预警与事中防范,并完善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途径。
上海作为金融中心,既要鼓励创新创业,又要将创新带来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一旦创新得到认可,再大面积推广、给予鼓励。
作为政协委员,我希望能加深监管者和创业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沟通,我愿成为政府与创业者的纽带。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