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域外之音

国外建设宜居社区“很有一套”

2018年01月23日 B08 :域外之音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446

  资料图片

  □本报综合报道

  

  最近,市政府发布了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上海要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优化社区生活、就业和出行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全时段运营的城市。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上海发展的要求,为上海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放眼全球,在许多国家,构建宜居城市的“号角”早已吹响,离人们生活最近的社区成了构建宜居城市的“试验田”,或整体营造或局部改造,一个个社区面貌各异,但都不约而同将人的需求置于第一位。本期域外之音着重介绍这些令人向往的宜居社区各有哪些特点。

  【美国·旧金山】

  社区有200个俱乐部  享受一种“生活方式”

  在美国,出于健康状况、安全、保持自尊和人格独立性的考虑,很多老年人会选择在老年公寓里度过余生,从而催生出了各式各样的养老社区。旧金山湾区有个Rossmoor社区,占地7.3平方公里,是那里专门为55岁以上、有独立生活能力且希望享受生活的老人提供的养老社区。该社区始建于1963年,现有约6700个居住单位,包括合作社公寓、共度公寓、集体伙食公寓及独立式住宅等多种形式的养老住房,共有居民9000余人,平均年龄为78岁。

  作为养老社区,Rossmoor有其特有的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位于人口密集的旧金山东湾,社区外不远就是连接奥克兰、伯克利等大中型城市的24号高速公路及地铁站,出行十分便利。这里四季气候适宜,既享有安居乡村的宁静悠闲,出门不远又能享受大城市的繁华,社区内也配有完备的康健、娱乐设施,给老人们多种多样的选择。

  在这个社区中,居民能够免费使用所有的公共设施。其中包括2个高尔夫球场、1个大型室内游泳场、2个露天游泳池、6个网球场,还有健身房、乒乓球室及其他室内运动场地。另外,剧场、图书馆、聚餐集会的多功能厅以及备有专用工具和设备的美术、陶艺、木工、首饰、缝纫作坊等也都向大家开放。这里的居民有着丰富的休闲生活,根据兴趣自行组织200多个俱乐部和社团,甚至还有自己的报纸和电视频道。

  积累了半个多世纪的经验,Rossmoor  有其成熟的管理机构和制度。社区由Golden Rain基金会和居民互助会两级管理,有各自的民选理事会。专业保安不仅负责24小时门卫和巡逻,而且提供应急呼叫服务。免费小公车线路遍布社区内所有街道,会定点载送居民到附近的教堂、医院、商店、地铁站等处。社区还设有多项包括健康、报税等方面的咨询及辅导服务。

  因此,Rossmoor的居民都说,在这里“买的不仅是住房,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因年纪的增长而放弃对生活、时尚和健康的追求。近年来,这个社区多次被《美国新闻》 杂志及其他媒体评为美国最佳退休居住地之一,不仅吸引本地的退休人士,也成为许多其他州退休人士养老的选择。

  【澳大利亚·墨尔本】

  巧妙设计“化负为正”  监狱用地“蜕变”社区

  曾六度当选“全球最宜居城市”的墨尔本,如全球的许多大都市一样,面临着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和人口不断膨胀的问题,逐渐由城市更新主导着都市发展的进程。

  随着城市外沿的拓展和工业的外迁,原本处于都市边缘的工业用地,逐渐为居住区所包围。这些旧文明的遗存,慢慢成为社区发展的“鸡肋”。一方面,它们承载了居民对所在城市空间的认知,成为了一种人文记忆载体; 另一方面,它们与周边建成区格格不入的破败外观降低了社区的整体环境质量,大面积的空置土地也限制了区域的进一步发展。

  让这些围绕社区的“棕地”(注:指的是那些曾经用于开发建造,但是又被遗弃的荒地)蜕变为宜居社区,墨尔本可谓是“很有一套”。比如,让监狱用地变成受欢迎的社区。彭特瑞奇广场改造基地毗邻悉尼路商业街,直到19世纪初,这里都是墨尔本的监狱,是高而厚的石墙围合的禁地。为了消除人们对那里的负面印象,让这块被高墙围合的地方与社区环境重新建立联系,还能保留历史遗存、保护自然元素,设计师分“几步走”进行了改造。

  首先,作为社区中央的开放空间,彭特瑞奇广场改造为社区公园,供居民、游人散步、休憩。同时,那里担起了雨洪处理中心的“重任”,对流入地块旁的自然溪流之前的地表径流加以缓冲储蓄和生态处理。对于之前被高墙围合的地块,则使用了更多城市建成区的设计手法,局部保留仓库和工业建筑的外貌,而将内部功能置换为住宅及家庭办公用房。过去的牢房区域和医院用地则改建为包括老年护理设施在内的混合住宅,并将一部分空间留给教育和娱乐功能,成为激活该区域的基石。

  建成后,彭特瑞奇广场项目既保留了重要的场地元素,又成功地振兴了该区域,将其打造为一个充满活力、功能多样的新社区中心,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机遇。

  运用这样的思路,墨尔本近年来还成功地将城郊地势特殊的废弃采石场改造为拥有独特自然景观的居住区; 将原先的垃圾中转站所在的区域改造为周边社区的公园和儿童乐园; 将脏乱不堪的废弃工业码头改造为滨水公共艺术空间。

  可以看出,在墨尔本,社区文化从宜居性角度被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而地区的发展历史及其时序是构建社区文化的重要基础。因此,设计师并没有刻意抹杀或掩盖监狱、垃圾中转站抑或是采石坑的一些负面特征,而是通过巧妙的设计化负为正,转而成为区域特色,增加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度和归属感。

  【德国·戈斯拉尔】

  遵循“人文生态法则”  共同生活能过得更好

  德国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和《焦点》 杂志每年都推出“宜居城市排行榜”。在排行榜中,更多的是像奥斯纳布吕克、戈斯拉尔等小城市,即使排行榜中最大的城市慕尼黑和法兰克福,也不过上百万人口。是不是德国城市不愿成为世界大都市呢?其实,德国的市长并不是不想把城市建设成世界大都市,但这必须遵循“人文生态法则”,即这种发展应该有利于居民生活,不能因为城市发展而牺牲城市的“宜居”标准。

  “宜居城市”戈斯拉尔靠山环水,空气清新,还有美丽古朴的街道。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紧邻高速公路,并有铁路线经过,前往“世界博览会城”汉诺威只需40多分钟。生活配套设施也一点不少,德国十大连锁超市都在这里开了购物中心。小城虽小,但西门子、大众等大公司在此设有制造基地,一些服务性机构也需要不少人手,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工作机会。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到都市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才能过更好的生活。”在德国,“宜居城市”不仅需要良好的“硬环境”,更要有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软环境”。小城戈斯拉尔民风淳朴,甚至禁止出售酒精饮品,但是生活一点也不枯燥:有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其丰富的夜生活也不逊于大都市。据悉,近10年来,小城还没有发生一起恶性刑事犯罪活动。

  行走在戈斯拉尔,记者常常被它的人情味所打动。在这里,残障人士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自己驾驶残障车,行驶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从不会遇到障碍。从其他国家来的移民,在这里也能和原来的居民轻松共处,没有种族和肤色的区别。一位土耳其移民说,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这个城市就是自己的家。

  【阿根廷·巴利洛切】

  小城年吸引50万游客 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

  阿根廷中西部小城巴利洛切在国外名不见经传,自从被美国《财富》 杂志评为2005年全球“五大最适合退休人员居住的城市”之一,引起了世人的兴趣。诚然,位于安第斯山脉东麓的巴利洛切风光秀丽,有雪山、森林和草甸。但全世界此类城市不计其数,为什么巴利洛切被认为最适合居住呢?

  旅游业是巴利洛切的主要产业,小城每年吸引大约50万游客。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为当地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狩猎和钓鱼是巴利洛切传统的旅游项目。不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实施了严格的许可证制度。以钓鱼为例,钓鱼者可以根据自己想钓的天数、所选的河段而购买金额不等的许可证。许可证并不贵,游客花上几美元就可以合法地钓一星期,但每天可以带回家的鱼有限制,最多可以带回12条,超过部分必须放生,否则一经发现,将受到重罚。另外,在动物的繁殖季节,当地禁止一切狩猎和钓鱼行为。依靠许可证制度和季节性禁捕,巴利洛切野生鳟鱼和三文鱼的数量一直保持着合理的水平。

  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是吸引人们移居的一个重要因素,巴利洛切的博物馆、剧院和电影院,按人均比例计算,在阿根廷处于较高水平。天气好的周末,当地的青少年和文艺团体,经常会在市政广场搞一些免费的演出活动。

  关于“宜居”的标准可以有很多,但是在阿根廷人心里,最终的标准很简单,就是人们能不能在这里健康、快乐、富裕地生活,愿不愿意在这里安下自己的家。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域外之音 B08 国外建设宜居社区“很有一套” 2018-01-23 2 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