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金豪
告别教条式的法治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法律知识,这是金山区亭林中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通过多年的实践,亭林中学已逐渐形成了课程模式、实践模式、宣教模式、协作模式相结合的法治教育综合模式,在这种模式的下,该校的法治教育也结出了累累硕果。日前,记者走访了亭林中学,实地感受到了亭林中学这种创新的法治教育模式。
看《荣耀抉择》情景剧 学习法律寓教于乐
寒假前夕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亭林中学高一(3)班的教室里,同学们三人一组手持一台iPad平板电脑,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部名叫《荣耀抉择》的情景剧。这样一个场景和法治教育看似毫不相干,但事实上,这却是一堂货真价实的法治教育课。
《荣耀抉择》 讲述了全国高中生足球赛,S校校队队员彭阳渴望成为年度“足球之星”,其父亲彭超逸花10万元买通S 校校队队员于海,让他在比赛中伤害竞争对手,同时假装绑架裁判的女儿威胁裁判,最后双方队员大打出手,导致多名队员受伤。在观看情景剧的同时,学生们可以自行选择故事脉络,主导剧情的走向,并学习剧情中涉及的法律知识。
彭阳的父亲彭超逸的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构成何罪?而于海是否也构成刑事犯罪?构成何罪?……一部简短的情景剧看完,一个个法律问题开始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在老师的提示下,同学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这些法律问题。
不知不觉中,45分钟稍纵即逝,虽然已经下课,但是同学们还是有点意犹未尽。“我很喜欢这样的教育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法律知识,我一点也不感觉到枯燥。”一名学生告诉记者。
据亭林中学德育处主任祁成军介绍,2016年年初,学校申报的“金山e法”APP 被确定为上海市人文科技创新实验室项目,法治教育课上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个APP进行法律知识学习。记者注意到,在这个APP下面,共分了三个子项目,分别为“足球场”“教学楼””“图书馆”:《荣耀抉择》 是“足球场”中的一个闯关游戏;在“教学楼”中是一些法律知识的问答;“图书馆”则是一些重要法律规定的条文。“利用这个APP,学生们不仅仅可以学习法律知识,还可以娱乐,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寓教于乐的法治教育创举。”祁成军说。
“法制社”成明星社团 帮助学生考上大学
如果说金山e法APP是学生们课堂上学习法律知识的平台,那么学校的法制社则是学生们课后学习法律知识的好去处。据负责法制社的吴勇老师介绍,亭林中学法制社成立初期,是以社会实践、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活动,在亭林司法所的帮助下,调查过劳动纠纷、农民工维权等问题。后来法制社不断发展完善,逐渐成为学校的明星学生社团之一。
法制社开展的模拟法庭训练和比赛、政法类高校参观交流、外出展示表演等吸引了大批学子踊跃加入社团。
法制社成员徐俐是一名高三学生,她高考的第一志愿就是上海政法学院。“我报考上海政法学院的初衷,其实与学校的法制社有很大的关系。”徐俐告诉记者,高一时,她观看学校法制社的舞台剧表演,对法制社的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加入法制社后,她的学习兴趣和课外活动更加丰富起来。
记者采访了解到,金山区的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亭林中学连续三年取得冠军,而徐俐就是其中两届的主力之一,在那两届比赛中,她连续两年获得金山区模拟法庭大赛最佳小法官称号。可以说,徐俐是亭林中学创新法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亭林中学法制社成立多年,感受最深的除了学生们,还有学校的德育处主任祁成军。“近几年来,我们学校被上海政法学院录取的学生已有30人左右,学校还收到了上海政法学院写给我们学校的感谢信,这些考上政法类相关专业的学子均是自愿报考,且大多数均是法制社社员,而这样的情况在前些年是根本不可能有的。”祁成军说。
法治教育“综合模式”培养学生文明素养
每年的11月份,是亭林中学的“校园法治节”,这个为期一个多月的法治文化节全面展现了该校法治教育“综合模式”的内涵。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不仅有女生教育、禁毒教育等课程模式的法治教育,也有系统法治教育之外的针对家长的宣教,更有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征文、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法制剧、模拟法庭等实践模式的法治教育和协作模式的法治教育。
祁成军表示,法治教育的综合模式就是将法治教育宣教模式、课程模式、实践模式、协作模式相结合,不是简单地学习法律法规,而是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