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目标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守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全面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坚定不移地将改革推向前进
●加快推进“数据法院、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能力和审判体系现代化水平提升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打造过硬法院队伍
五年回眸
公正司法
●五年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17.84万件,审结314.79万件,同比上升54.2%和52.7%
●一审息诉率92.6%,二审息诉率98.9%
●入选最高院公报案例39件,占全国法院入选数的34.8%
●入选指导性案例8件,占全国法院入选数的10%
●审判质效始终保持全国前列
刑事案件
●五年来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4.9万件,同比上升33%
●审结一批重大刑事案件:林森浩故意杀人案,浦东机场爆炸案,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全国首个在华外国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于小飞特大电信诈骗案,杨振超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等民商事案件
●五年来共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203.97万件,同比上升65.6%
●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56.7%
●审结涉外案件1.71万件,同比上升24%。行政案件
●五年来共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49万件,同比上升152%
●行政机关败诉912件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3766人次民生案件
●妥善化解劳动就业、教育等矛盾纠纷案件7.17万件,为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6.12亿元
●建立由上海铁路运输法院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的审判体制机制
●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
●针对家庭暴力签发人身保护令74件
●审结全国首例因代孕引发的监护权纠纷案
服务大局
●服务保障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建立完善符合自贸区特点的专业化审判体制机制
●服务保障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服务保障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
●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
●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
●加强破产审判工作
●上海合同执行司法程序质量指数得分居全球前列
●依法审结光大证券“乌龙指”系列案、全国首例高频交易操纵期货市场案
●审理非法集资等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705件,为35.7万名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186.78亿元
司法改革
●上海高院是全国第一个开展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先后推出146项改革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得到落实
●直接由独任法官、合议庭裁判的案件占99.9%
●2014年以来共计2855名法官入额
●2017年9月在全国第一个启动从法官助理中遴选法官
●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比例从改革前的1:0.75变为改革后的1:1.7
●推进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
●率先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推进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
●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改革
●率先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
●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改革
●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
●2014年12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上海知识产权法院
破解执行难
●在全国率先向执行难全面宣战
●全市法院实际执行率升至70.7%,剔除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后实际执行率达98.7%
●深化执行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执行权和审判权分离体制
●建立完善网络司法拍卖机制
●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立审执衔接机制
●完善执行联动工作机制
司法为民司法公开
●建立“12368诉讼服务平台”,2017年,将“人工智能+”植入平台,累计提供诉讼服务593.36万次,日均服务达到3900余次
●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律师服务平台”,上海从事诉讼业务的1483家律师事务所已全部使用该平台
●五年来,网络庭审直播案件4651件
●上海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司法文明指数第一
信息化建设
●推进“数据法院、智慧法院”建设
●推动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
●研发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防范冤假错案
队伍建设
●五年来,全市法院共有106个集体、186人次获全国级、全国法院级的表彰奖励
●5家法院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法院”“全国优秀法院”,8人次荣获“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基层法官”称号
接受监督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
●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
●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加强联络沟通工作
2018目标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在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中展现新作为
●以强化法律监督为主业,为把上海建成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作出新贡献
●以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持续释放促进公平正义的改革红利
●以强化能力作风建设为重点,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时代检察队伍
●以信息化建设为引擎,打造更高水平的“智慧检察院”
五年回眸
聚焦落实国家战略
●助力自贸区法治建设
●妥善办理“e租宝”“中晋系”“快鹿系”等重大涉众型金融案件,办理全国首例高频交易操纵期货市场案、非法经营“新三版”股票等新型案件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首创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办理模式
●6起案件入选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市检察院获“2017年全球反假冒国家公共机构最高贡献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39316人,提起公诉201675人,同比分别上升11.1%和23.6%。办理林森浩故意杀人案、孙浩杰故意伤害交警案等社会影响较大案件
●办理戴现飞等15人“套路贷”案、于小飞特大电信诈骗案、韩明买卖新生婴儿信息案等重大案件
●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积极参与专项行动,提起公诉2000件3208人; 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犯罪线索383件486人
●守护城市绿水青山。从严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许洪芳等煤焦油污染河道案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立案监督案件
●强化特殊群体司法保护。严厉打击性侵、虐待未成年人等犯罪
●快速介入、从快批捕携程亲子园虐童案
●在全国率先建立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服务体系、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等特殊保护制度
●依法从严办理欺老虐老骗老案件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1815件2236人。
●突出查办大要案。查办副处级以上要案195件215人。其中查办戴海波、李耀新等局级干部职务犯罪案件30人。2016年首次承办中央交办的省部级专案,办理安徽省原副省长杨振超案等重大案件
●积极开展“天网”行动,成功追捕、劝返27名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
●坚决惩治侵害民生民利的“蝇贪”
●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
●积极查处渎职侵权犯罪。同步介入调查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及热点案事件1002起,立案侦查179件236人
●深化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大飞机、迪士尼等重大工程开展创“双优”2131项
●坚决拥护支持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确定638名人员转隶至市、区两级监察委员会
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
●加大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力度。五年来,监督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485件、不应当立案而立案261件。不批准逮捕31383人,不起诉4083人; 对应当逮捕而未提请逮捕、应当起诉而未移送起诉的,纠正侦查机关漏捕2326人、漏诉2196人。
●强化刑事审判监督。依法提出刑事抗诉224件,法院审结155件,决定改判或发回重审130件,意见采纳率83.9%。建议法院再审案件199件。对法律适用、证据标准等同类问题,提出监督意见97件
●刘勇抢夺案获评“全国检察机关精品刑事抗诉案件”
●深化刑事执行监督。审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2.8万余件,对不符合变更条件的提出检察意见1318件。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8143件,提出变更强制措施建议4747件。
●加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受理当事人申请监督案件8687件,向法院提出抗诉290件、再审检察建议49件。受理民事执行监督案件971件。
●完善基层刑事执法监督。全市设置48家社区检察室。对派出所讯(询)问、赃款赃物扣押不规范等问题制发监督意见1305件。监督社区矫正执行活动2.3万余人次
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建立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目前纳入员额管理的检察官1628名,占比29.1%。
●深化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坚持“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细化权力清单
●在全国率先设立检察官办公室
●全面推开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5家单位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示范单位
●2014年12月,挂牌成立全国首家跨行政区划检察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
加强智慧检务建设
●加强智慧办案。网上办理各类案件58万余件。
●推进智慧管理。研发“检察官执法办案全程监督考核系统”
●创新智慧服务。优化12309上海检察服务平台,在“上海检察”微信公众号中引进智能法律问答
●强化智慧支撑。建立上海检察大数据中心; 建立公检法司常态数据交换机制
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
●涌现了施净岚、葛海英、谢闻波等一批先进典型
●11家单位获得“全国模范检察院”“群众最满意基层检察院”“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依法接受人大监督
●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
●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