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上海市人民政府昨日举行记者招待会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输不起的战役

2018年01月30日 A03 :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896

  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昨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 记者 王湧 摄

  □本报综合报道

  房地产调控、最低工资、养老金、幼托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这些关系城市发展、民生福祉的问题都有了“答案”。昨天,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市长应勇在发布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上海部分类住宅将转化为租赁房,房地产调控将改变“售卖腿长、租赁腿短”

  “必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应勇在回答今年上海房地产市场是否会进一步调控时强调,上海要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变当前售卖一条腿长,租赁一条腿短的情况。

  应勇说,房地产市场调控是敏感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事关城市长远发展,事关年轻人发展和民生改善。

  “去年我们制定并严格执行了沪六条、沪九条等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效果是明显的。”应勇说,去年新建商品房价格,保持了基本稳定,二手住房价格指数在2017年11月和12月分别环比下降了0.3%和0.1%。

  应勇说,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必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严控高房价、高地价不是权宜之计,减少经济增长、财政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也不是权宜之计,要加强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不放松。

  应勇说,目前上海要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变当前售卖一条腿长,租赁一条腿短的情况。一方面要加大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增加供给。去年我们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和今后都要持续抓好推进落实。

  应勇说,今年,我们还要继续增加租赁住房用地的供给。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今年将增加各类租赁住房,新建和类住宅转化20万套。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机构规划的经租企业,盘活市场存量,增加经济租赁房9万套。同时落实租赁住房相应的公共服务。

  今年上海养老金、最低工资都会继续提高

  应勇表示,今年上海养老金和最低工资都会继续有所提高。

  应勇说,这是全社会都很关心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为人民造福的发展。我们一直强调,经济发展要和民生福祉互促共进,新增财力要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将推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措施,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应勇表示,上海的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今年还将推出一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把上海建设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上海的营商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上海这些年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良好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的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应勇表示,去年根据总书记指示,针对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市场准入、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等10个方面的专项行动计划。

  应勇说,“我们要切实地抓好落实,取得更大成效,努力把上海建设成行政审批最少、收费最少、行政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中小河道整治,“我们是答卷者,人民是阅卷者,打多少分,市民说了算”

  “上海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居、因水而兴。”应勇表示,水是上海自然资源的一大优势。目前,相对生态环境来说,水环境又是一个短板,必须下大力气治理好。

  应勇说,2018年,水环境治理目标是中小河道全面消除黑臭,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我们在抓好中小河道水环境治理同时,还要着手对大江大河的水环境治理。”他说,今年,将按照水岸联动、主干流共治的原则,全面启动实施苏州河环境的第四期综合治理。同时,还要力争启动对吴淞江工程上海段治理,在提升其防讯除涝功能时,进一步解决好水动力不足的问题,让水更好地流动起来,让水环境、水质量更好起来。

  在回答记者“您为去年中小河道整治打多少分”的问题时,应勇说,“我们是答卷者,人民是阅卷者,打多少分,市民说了算。”他说,2017年,上海对1864条段、1756公里的黑臭河道进行整治,实现了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面积只增不减的目标。河长制也已全面建立。

  “水环境治理,既是环境工程,也是民生工程。”他表示,上海对水环境的治理充满信心。

  携程亲子园事件让人痛心,上海将研究制定幼托服务政策,抓紧完善管理体系

  应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去年上海发生了携程亲子园事件,已对相关肇事者依法惩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我从自媒体看到后,感到揪心般的痛。这绝对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应勇说,幼托服务事关孩子们的健康,牵动着每一个家长的心,是社会最柔软的一块。另一方面,幼托服务,虽社会需求迫切,供给却严重不足,“解决这件事,政府、社会、家庭都绕不开、躲不过。”

  他说,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研究制定幼托服务的相关政策措施,抓紧完善幼托工作的管理体系。同时,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关心、共同努力,需要企业和公民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构筑幼托公共服务体系。

  应勇说:“我们希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更多规范化的幼托机构,让孩子们享受更多、更好、更专业的照顾。”

  垃圾分类比建几幢楼重要得多,要用五年时间解决垃圾综合治理问题

  “加快建设生活垃圾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能力,在当下的上海,远比建几幢楼来得重要得多。”应勇在回答上海垃圾分类问题时表示,从今年起,用五年左右时间来基本解决垃圾综合治理问题。”

  “垃圾问题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环境质量,也事关城市的形象。”应勇说,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必须直面和重视这个问题,要像推进“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烟花爆竹燃放等问题那样,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

  应勇指出,垃圾的综合治理,总体思路是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大幅提升。“源头减量是根本,全程分类是基础和难点,源头减量和全程分类必须全社会动员。而加快建设生活垃圾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能力,在当下的上海远比建几幢楼来得重要得多。”

  去年,上海制定了《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意见》 和《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建设》 等政策措施,应勇表示,要在抓好落实已有措施的基础上,从今年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来基本接解决垃圾综合治理问题。

  应勇说:“今天我借这个会向社会发倡议: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将启动新一轮“清洁空气三年计划”,让蓝天白云常在

  应勇表示,今年上海将启动新一轮“清洁空气的三年行动计划”,与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到2022年把PM2.5年平均浓度降到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应勇表示,去年上海大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水晶天”也更多了,PM2.5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9微克,比2016年每立方米45微克下降了13.3%,比2013年基准年的每立方米62微克下降37.1%。应勇说,这是全社会持续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国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效果体现,当然也有老天帮忙的气候因素。

  “要持续推进大气环境的治理,打好污染治理的攻坚战,任务还很重。”应勇以这次上海两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为例,“前几天上海的大气质量基本是优,今天来出席记者招待会之前,我特地看了下,大气污染指出超过130,是轻度污染,PM2.5浓度达到每立方米104微克。

  应勇表示,今年上海将启动新一轮“清洁空气三年行动计划”,深化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联防联控,进一步实现大气环境好转,让空气质量更好,让蓝天白云常在。“我们的目标是,到2022年把PM2.5的年平均浓度降到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

  上海大雪还只是精细化管理的一场小考,但要为这些人点赞

  应勇表示,上海已启动第一轮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将从严从细排查整治城市安全隐患,提高轨道交通安检的能力,增加小区停车位,架空线入地,增加户外作业人员的爱心接力点,增加无障碍设施等。

  应勇说,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上海的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要解决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世界级难题。根据总书记指示,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制订了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和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并滚动实施。

  应勇表示,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总的思路,是综合运用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您刚才对前几天上海应对大雪天气给予了褒奖,我向您表示感谢。”应勇对提问记者说,这也是上海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场小考。“但这里呢,我更多的是要为我们广大的市政部门、交通服务机构、环卫工人点赞,为公安民警、武警官兵点赞,为媒体的正能量点赞,为我们的城市和人民点赞。”

  应勇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都提出了不少任务。比如,从严从细排查整治城市安全隐患,提高轨道交通安检的能力,增加小区停车位,架空线入地,增加户外作业人员的爱心接力点,增加无障碍设施等等。

  始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应勇说: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处理好防范风险和金融创新的关系。没有防范和化解好风险、没有金融安全,就没有金融创新发展,也没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因此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我们要始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打好这场战役。要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金融行为,促进健康发展,包括推进互联网金融的整顿。我们还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把金融环境营造得更好。这也是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前提和重要内容。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A03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输不起的战役 2018-01-30 2 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