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两会聚焦

“长护险”如何叫好又叫座

2018年01月30日 A04 :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668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胡蝶飞 季张颖 夏天

  上海的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需长期照护的失能失智老人不断增多,上海已进入了“长护险”需求时代。今年,市政府第一件实事项目就是:为符合条件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老年人提供300万次的居家照护服务。而在今年“两会”中,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聚焦“长护险”制度,提出“整合行政资源,统一长照体系”“加快建设社区长照信息系统”“商业险参与长护险”等建议。市民政局则表示,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标准,并将做好对市场的监督工作。

  代表:长护险供需失衡严重

  周瑜代表在《关于提请市人大加强完善“医养结合”新模式下社区服务工作监督的议案》 中指出,目前长照服务需求巨大,供给匮乏,供给侧出现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

  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上海市老龄化与成人健康前瞻性研究第一轮调查报告(2016年)》显示,截至2016年底,上海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达79.66万,身体功能半失能以上老年人约有11万人,且城乡接合区高于主城区。

  与此相对的,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定不专业,社区护理服务机构自身发展也存在困境。

  周瑜代表表示,长期照护信息系统平台亟待统一和完善,2017年试点的三个区中仅徐汇区民政局已完成区内老年照护管理平台系统建设。她认为,信息公示也是社会公平的第一步。

  整合行政资源 统一长照体系

  周瑜代表建议,通过实施人大监督,推动政府相关工作。通过制定长期照护战略规划,将针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与养老服务作明确区分。成立执行部门,整合民政、卫生、人保局等涉及长照的部门业务,跨部门整合行政资源,统一规划本市长照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同时,在大中专院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多方面强化护理队伍人员建设。增加护理内容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要增加康复服务项目的比重,满足轻、中度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的需求。

  政府部门应当支持社区长照信息系统、长照辅具和住房无障碍改造开发,建设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信息化平台,集成个人健康监测设备,个人护理预约服务终端、移动护理工作站、运营监控等信息服务系统,运用线上线下互动医疗社区护理服务模式,满足老人及家属浏览个人护理档案、预约个人护理服务、确认护理服务方案、完成服务满意度评估的需求。利用新媒体手段,形成完整的社区长照信息服务手册,引导社会认知,尤其帮助老年人家庭提升对可利用资源和政策的知晓度。

  周瑜代表表示,推动老年人住房无障碍改造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助力在家长照良策,上海可考虑出台指导性政策,以政府补贴方式推动良策的实施。

  尽管“长护险”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吉玉萍代表提醒,要加强对养老机构护理费用的监督。她发现,本市部分社会办养老机构自今年1月起,提高了养老机构的护理费价格。她认为,护理费价格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长护险基金对老人的补贴费用,不能体现长护险的政策红利,大大减低了老人的获得感。因此建议民政部门对社会办长护险定点养老机构的护理费予以价格调控和限制,防止无序涨价。

  委员:商业险亦可参与

  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来自太平人寿的尧金仁委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及行业背景,在提案中呼吁让商业保险参与“长护险”。他表示:“长期护理状态标准,是护理保险产品的核心。要制定‘长期护理状态’ 分级标准,商业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设计。”

  尧金仁委员同时指出,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长护险”的定价、核保与理赔等专业技术体系上还很欠缺,缺少技术手段和相关经验。应尽快着手配合产品相关标准的研究,摸索建立“长护险”产品的基础数据模型。

  在政协委员现场咨询会上,市民政局回应称:近年来,本市已推出了多项老年人照护项目,例如“老伙伴”结对项目、利用郊区宅基地改建立“长者照护之家”项目,等等。目前,民政部门正在制定面向全市老龄人口的长期照护政策体系。

  而具体到长护险、智慧科技等内容的建设,市民政局表示,民政部门将以大调研为抓手,牵头制定相关标准,并做好对市场的监督工作。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A04 “长护险”如何叫好又叫座 2018-01-30 2 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