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并非闲话

为老年人撑起法律保护伞

2018年01月30日 B07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157

  □王智琦

  前几天,参加了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银发盾牌”项目活动,顿觉眼前一亮,深受启发,情不自禁地为这个项目活动点赞。

  “银发盾牌”项目是2013年6月,在上海市社区公益项目招标时过关斩将,顺利中标,一直运行到今天。项目主要是通过法律咨询、心理疏通、志愿者培训、大型讲座宣传、个案化帮扶、免费确立遗嘱等活动,为街道内11346人次的老年人进行法律服务,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升老年人法律意识、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代际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等方面,做出许多积极有益的成功探索和实践。

  我们知道,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不同,在发生家庭纠纷、邻里矛盾、财物遭损时,往往处于最弱势的地位,他们的合法权益可能会被有意无意地侵害、践踏却无处可去诉说。虽然现在社区或居委会有老娘舅式的人民调解员,他们往往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但真的遇到必须通过法律途径才能解决的问题时,则会“远水救不了近火”,还得依靠法律条文解释,最终才能一锤定音。但问题是老年人通常对于法院审判庭充满畏惧感和羞耻感,且走法律途径往往程序多、周期长,经济负担重,而老年人又往往赔不起这个时间和金钱,只能忍气吞声明吃亏,甚至有些老年人连自己应有的合法权益也搞不清楚,更是稀里糊涂就败下阵来,“银发盾牌”这个项目活动,恰好填补和满足了老年人对于法律需求的空白和不足。

  通过深入采访后了解到,“银发盾牌”项目组成人员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经验,他们整合社区法律资源,建立了一支由法律专业人士带动和培训的社区法律志愿者队伍,与上海市检察院二分院、上海市二中院、静安区法院、街道司法所、上海李东方律师事务所等专业部门机构长期合作,检察官、法官、律师等每周都要下社区,为老人送法律上门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至今已经结案的就有200多个,切实为老年人撑起了一把法律保护伞。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老年人对于法律的需求和援助非常迫切,就以确立遗嘱为例,尽管上海市已经出台高龄老人可以免费订立遗嘱,但老人口述遗嘱需要到各区的公证处进行,而急迫想要确立遗嘱的,却是那些重病缠身或长年卧榻的老年人,他们想去公证处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银发盾牌”项目组既可以免费上门为老年人进行遗嘱公证,且具有与公证处同等的法律效应,怎能不受老年人的衷心欢迎?有位老伯在病榻上完成遗嘱后不久,就了无牵挂,安详离世。

  笔者以为,在当今社会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之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在弥补“不充分”与“不平衡”的空白与不足中,首先应该想到老年人,因为他们既是社会急速发展中的创造者和牺牲者,更是最终补偿和得益时间段最少的群体。我们要尽力帮助老年人去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而不要让老年人在永别这个越来越提倡有温度的城市时,抱憾而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为老年人撑起法律保护伞 2018-01-30 2 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