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本报刊发的《“金牌月嫂”月薪上万供不应求》 报道:平常月嫂的月薪在1.2万元左右,春节期间,上调20%-50%,最高可达到1.8万元。特别是“全面二孩”时代到来,月嫂市场持续火爆,不少“金牌”月嫂月薪上万元仍供不应求。
经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月嫂号称“金牌”,却无培训经历、无相关证件、无工作经验。“金牌”月嫂须持有的高级育婴师等证件发证混乱,花几百元就能买到,甚至一些家政公司还自制“金牌月嫂证”。
俗话说:利之所至趋之若鹜。笔者感叹的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当李鬼多如牛毛,甚至淹没李逵时,实在叫人难辨真假!想想真令人不寒而栗!
笔者认为,这一乱象的核心就是利益。因此,最要紧的是要整顿“证书”发放机构,使其权责对等,特别是要有追责机制,就像驾校的法则一样,发现问题,重罚的首先是发证机构; 对于那些靠“卖证”为生的行业机构,应当顶格处罚,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让他们的收益远远无法承担处罚。
此外,让“金牌”月嫂的信息公开透明、方便可查,便于消费者明白消费和予以监督,通过市场的力量杜绝伪“金牌”月嫂的生存空间,这才是“金牌”的根基。
王建慧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