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
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清单中,“创建100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赫然在列; 而“增加小区周边道路的夜间停车点和周边单位的共享停车位”,则被写入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议事日程中。
从世界范围看,很多大城市都面临停车难问题,停车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一些公共资源紧缺的大城市,是如何从城市规划、建设、使用等各环节着手,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日本】
大厦建有立体停车库 停车效率提升2到3倍
日本首都东京,集中了全国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机动车保有量超过800万辆,为行车、停车定下的规矩更是数不过来。据统计,除了出租车和公共汽车,一般的车辆一天中只有10%到20%的时间在路面上行驶,余下来的时间则处于停泊状态。日本停车场协会会长大井富雄曾公开表示:汽车的增长自有规律,并不可怕。一辆汽车真正在路上行驶的时间是有限的,它有更多的时间其实处于静止的状态。因此,要想让每辆汽车实现最合理的使用,就先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
东京地少人多、寸土寸金,政府早就认识到建设地面停车场对土地浪费太多,因而积极地推广立体停车场建设。不过,东京将相当一部分停车场建在市中心周围,带有明显的导向,限制汽车向中心城区流动。在一些特别繁华和拥挤的路段,则倡导“小而分散”的原则,不主张停车场“扎堆”。
位于东京市中心地带的大型写字楼、商场大多建有立体停车库,有些高达十几层。立体停车库受电脑控制,车辆停稳后由传送带自动旋转送到指定车位。取车时,车主输入号码后,传送带又会将车送回车库出入口。其原理有点类似日本的旋转寿司。以东京池袋附近一家立体停车库为例,这栋8层楼高的停车库可以同时停200辆车,且只需要两三位工作人员。
东京的居民公寓也引进了立体停车库。在一栋高13层、住着50多户居民的公寓,自带的停车场不到半个篮球场大小,建了地上两层、地下三层的立体车库。人们每次停车,都要先把车倒进一个狭窄的轨道里,然后关门锁车走人,按电钮让车“坐电梯”降到地下。就连自行车的停放也是如此,有一个两层的架子,供一辆辆自行车错开悬挂固定好,节省空间。
为了防止车主因找不到停车处而违停在路边,东京道路两侧的电子显示牌都会显示该地区的停车位情况。停车场不管大小,都会在街边竖立醒目的停车指示标志,自动显示停车场的空满状态、价格信息等。
汽车用于购物和兜风 还没奢侈到开车上班
不过,依靠不断建设更多的停车位并不是解决“停车难”的根本办法。东京丰岛区政府的官员表示,在东京,目前至少有200万个停车位缺口,不可能做到每辆车都对应一个停车位。因此,东京仍在不断努力提高停车效率,督促人们遵守停车秩序,鼓励更多人乘坐公共交通、减少自驾出行。
提高停车收费、增加用车成本便是东京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的方法之一。在东京,要找到免费停车的地方几乎不可能,几乎只要把车停下就会产生费用。路面停车场的收费标准,3小时以内和超过3小时有很大差别。3小时以内,从500日元到1500日元不等。如果超过3小时,最高封顶价则达到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75元)。到了夜间,临停收费价格降低,只有白天的三分之一,封顶也是如此。此外,部分商场的大型停车场离居民区较远,夜间停车场很空,可以供人免费通宵停放。但是营业时间一到,车主就必须把车开走。
东京的机动车拥有量虽然很大,但是一般被用于购物和兜风。东京及周边地区的市民和上班族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是乘坐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电车(轻轨)。市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日本人还没有奢侈到开车上班的程度”。这是因为电车快捷、准时,坐车时还能打个盹,不会出现开车时因意外情况而无法准时到达单位的情况。
东京13条地铁线总长超过400公里,而轻轨电车线路更承载了年客运总量的一半以上,这种立体化交通网为东京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硬件保障。据统计,东京中心区的居民一般步行最多15分钟即可找到所需的地铁、电车或公共汽车站。除了地铁和轻轨电车外,东京那些专门钻小路的公共汽车则很好地满足了不急着办事的老人们的需要,让离车站较远的老人也能轻松搭乘。
【澳大利亚】
住老房子不带停车库 可在周边停车不收费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尽管如此,但如果住在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车位也会非常紧张。比如墨尔本市中心或者赌场的停车场,一小时的停车价格甚至高达10澳币或者15澳币。所以,人们大都不会跟钱过不去,大家通常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说,澳大利亚买车并不需要一定要有车位,而且对于除居住在几个大城市CBD地区的人们以外,绝大多数的澳大利亚人并不存在停车难问题,其实归根到底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澳大利亚地广人稀,除了市中心停车受限制以外,到处都是不限时的停车位,还有很多人甚至把自己的游船也拖上岸,常年停放在路边。
而另一方面,对于几个停车稍微困难的区域,像比如悉尼市中心区域,当地市议会有时候会对居民停车作出特别的安排。
比如有些老城区的房子都是旧房,房龄在100年以上,由于年代久远,这样的房子是不带停车库的,居住在这的房子里的居民有时候可以向市议会去申请当地居民的特别停车位,持当地居民特别停车证车辆可以在自家区域周边计时停车的车位上无限制停车,而且不收取任何的费用。
或者可以在当地居民专用路边停车位停车,而另一方居民对于居住区域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不知不觉就舒缓了停车难的问题,比如喜欢住在市中心停车难区域的居民很多人往往是单身白领或者是国际留学生,他们更喜欢市中心的生活,平时出行也以公共交通为主,因此居住在车位难找的市中心区域,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英国】
划出车道限晚间停车 满足夜间大需求停车
在英国伦敦老区,白天可以看到不少双道马路上,在路中间黄线两侧,画有斜向来车方向的停车线,并标有可停车时间限制。平时这个车道就是普通的行车道,和其他道路无异。而到了晚上规定时间内,只见这些停车格,一下子停满了各式家用车辆,只留路边靠建筑物一侧的道路供车辆通行。这种方式既满足了城市中夜间停车需求大,又解决了城市地皮不足不能建设太多停车坪问题。到了早上,这些停在路中间的车按时开走,那里又恢复为快车道,车来车往。而在晚上非繁忙时段,单道行车足以满足交通需要,当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也不会因为这样在路边停满汽车而妨碍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实施救援。
在公安部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规划研究室副主任戴帅看来,欧洲解决停车难问题主要采取供给差别化和经济调控差别化的政策。在公共交通发达地区,政府是不允许提供车位的。在欧洲,政府不鼓励老百姓使用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而是通过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抑制小汽车使用量来解决停车问题。
【美国】
商场打烊出租停车场 次日商场营业前离开
在美国大部分城市管理中,很重视商业和住宅区的停车位安排和管理,尤其在新建城区,停车场的面积和可以停放数量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不仅包括最大的货车周转空间和最大容纳顾客的车流量,还预留出了一旦发生灾难时的畅通疏散通道和救助空间。
美国的专用停车场是自己定价,政府部门不干涉,唯一的要求是必须在停车场入口处明码标价。短时间临时停车收费最高。超过24小时算长时间泊车,价格相对低些。商场打烊后,为避免空置一夜,这些停车场都会出租,一般价格不高,条件是在商场营业前离开。
在美国,路边停车白天必须打表计费。为方便晚上居民停车,通常规定到了晚上一定时间,停车不需再打表计时,而周日全天免费。波士顿的布鲁克兰区内,按照规定汽车不能在路边过夜,也不能随意占用人行道,不能堵住商店门口。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