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非常阅读

全球化时代 城市何以安顿我们

2018年02月07日 B02 :非常阅读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2393

  耶路撒冷(宗教之城)

  蒙特利尔(语言之城)

  新加坡(建国之城)

  香港(回归之城)

  北京(政治之城)

  牛津(学术之城)

  柏林(宽容之城)

  巴黎(浪漫之城)

  纽约(抱负之城)

  译后记

  书评>>>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气质。真正的城市精神,一定是自治、自由与自我的。它不是宏大叙事的行政精神,而是自下而上的市民精神。

  ——宋石男 《伟大的旁观者:李普曼传》 作者

  虽然城市是通过建筑和物质外观区分开来的,但贝淡宁和艾维纳提出了令人瞩目的观点,即世界众多大城市及其居民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习性和价值观。《城市的精神》 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范围广泛、魅力无穷的个人旅行。

  ——威托德·黎辛斯基 《临时性的大都市:城市观点》 作者

  在肤浅的排行榜和商业调查泛滥的领域,《城市的精神》 代表了美学对商业的胜利。通过在九大城市散步和生活,贝淡宁和艾维纳解开了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城市的奥秘。这种令人羡慕的崭新方式比任何理论都更能说明问题。

  ——帕拉格·康纳 《如何转动世界:全球未来的复兴之路》 作者

  《城市的精神》

  【加】 贝淡宁 【以】 艾维纳 著

  重庆出版社

  2018年1月

  【编辑推荐】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

  ★著名学者贝淡宁和艾维纳用街头漫步和聊天的方式考察了世界最具吸引力的九大城市。

  ★给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发展快速期的中国城市及其参与者有更多的启示,让城市更具包容、开放性,给生活其中的人以尊严和好的生活。

  【内容简介】

  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全球,人类正在经历高度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落脚城市,漂泊和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命运。城市不仅要成为人们的生存空间,更要担负起安顿人们心灵的重任。当我们脱离乡土,如何在都市丛林中寻找归属感?如何在城市中成就自己的美好生活?

  两位哲学家用街头漫步和聊天的方式考察了世界最具吸引力的九大城市:耶路撒冷、蒙特利尔、新加坡、香港、北京、巴黎、牛津、柏林、纽约,不仅描绘了每个城市丰富多彩的历史,还从小说、诗歌、传记、旅游指南、建筑标记及作者的亲身经历等多种素材中撷取资料论证其观点,论述了每个城市的精神是如何体现在各自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中的。

  本书能给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发展快速期的中国城市及其参与者有更多的启示,让我们的城市更具包容、开放性,给生活其中的人以尊严和好的生活,希望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善意和温暖,为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作者简介】

  贝淡宁,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与苏世民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希伯来大学的研究员。其著作包括《贤能政治》 《中国新儒家》 《超越自由民主》 《东方遭遇西方》 《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 等。

  艾维纳·德夏里特,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马克斯·坎佩尔曼民主和人权研究所所长,拥有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问题、贫困、不平等和城市问题,著有《人民的劣势和权力:在怀疑时代讲授政治哲学》 等。

  【先睹为快】

  如果认为城市代表了现代世界的不同政治价值观,能说得通吗?和古希腊城邦国家或中国古代有城墙的城市相对比,当今的城市庞大、形式多样和多元化。

  说一个城市代表了这个或那个似乎显得怪异,但只要想想耶路撒冷和北京:还有哪个城市的差异比这两个更大吗?两座城市都被设计成由同心圆环绕的一个核心,但一个核心表达的是精神价值观,而另一个则代表了政治权力(更不要提北京的人口是耶路撒冷的16倍之多)。

  显然,有些城市的确表达和优先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和政治价值观:我们称之为城市的“精神”或“气质”。“气质”(Ethos)被定义为一个民族或社会的代表性精神、普遍的心态(《牛津英语辞典》)。在本书中,我们一直使用这个定义,更具体地说,我们把城市的精神(气质)定义为生活在某个城市的人普遍认可的一套价值观和观念。

  城市用很多方式反映并塑造了其居民的价值观和观念。城市建筑的设计和构造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公共纪念碑往往代表着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场景和怀念死者的不同方式; 大都市的蔓延扩张和交通的繁忙程度,则反映了城市和乡村生活在人口控制领域的不同预期,以及国家计划与自由市场的博弈等; 妇女能否上街,也表达和影响了性别关系的概念。

  正如大卫·哈维所指出的,许多临近社区的形势恶化,与社会公平正义的议题密切相关,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解。社区的组成和邻居状况,能推动或破坏民主和公众参与的程度。贫民窟反映了种族关系的糟糕状况。剧院、体育馆、咖啡馆、饭店则与生活方式、享乐主义、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问题有关。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提供方便的城市和为轿车出行提供方便的城市,鼓励和推动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街道标志牌上往往写着不止一种语言,这反映了对于多元文化和少数群体权利的不同立场。医院的存在或缺失体现了人们对身体的关心程度。普通市民的交往以及与外地人交往的方式同样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甚至(尤其是)出租车司机谈论的话题,往往反映出了一个城市的主要气质。

  尽管我们听说过有关“全球化”和“同质化”的说法,但在这些方面的表达却存在很大差异……

  以城市为基础的气质,也影响人们评价城市的方式,正如我们常常对不同城市的生活方式做出的比较判断。人们说“我爱蒙特利尔、北京、耶路撒冷”或者“我恨多伦多、上海、特拉维夫”,就好像城市是人一样,有独特的个性。

  一般来说,对一个城市魅力的评价不仅仅是美学判断,也是对那座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的道德判断。这种判断往往被强烈地纳入对有关国家的判断中去,而这些对国家的判断往往比城市判断更抽象、更虚幻。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非常阅读 B02 全球化时代 城市何以安顿我们 2018-02-07 2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