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浙江省1977年、1978年高考及招生情况概述
1977高考杂忆
四十年前坎坷的高考之路
两次考上杭州大学中文系
改变命运的天书
不会褪色的记忆
圆梦之路
往事如烟
从西溪湿地走出来的考生
无心插柳
青涩年华
我的高考,我的1977
1977,我的高考
王老师家的高复班
花絮翩翩四十年
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高考圆我大学梦
大学,我来了
见证时代变迁的准考证
改变命运的高考
我的大学梦
贫农女儿的高考路
为了五角钱报名费没有错过高考
坚冰解冻的1978
在横锦水库的大坝上
我的高考我的梦
“大学通知书来了”
拼命一搏爬上岸
从海岛到省城
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渡河
我与高考终生结缘
上帝开启的另一扇窗
一样的高考,不一样的故事
“大学老师”考大学
本命年圆大学梦
与众不同的高考经历
高考,我人生的一件牛事
心有不甘,挤向风口
兄弟同班进杭大转折在1978
(……)
【内容简介】
77级、78级大学生是时代转折的重要符号,是不可复制的一代,是2000多万考生中通过“独木桥”的幸运者。40年后,回望当年那场改变命运的高考,他们写下深藏在心底的故事,汇聚成一个特殊群体的历史记忆。
为纪念高考恢复40周年,原杭州大学77级和78级校友撰文回忆当年那场改变他们命运的考试,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本书由120篇老杭大校友回忆文章组成,配有当年的老照片,并收录关于77级与78级高考及招生概况等的综述文章。
这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也是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注脚。尽管这些校友现在的职业不同、身份各异,但他们的人生都各自精彩。
【评论】
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机遇,都有各自的精神,都有各自的记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用努力来改变人生、创造未来。
——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原杭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薛艳庄
40年前发生的这个伟大历史转折,既要有国家层面高考决策过程的宏大叙事,也要有民间社会当年亲历者的倾情讲述。宏观叙事和微观表达相互印证,这段历史才更加完整,更加厚重,也更加真实。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 寿剑刚这是40年前的芳华。
——杭州日报
40年来,高考一直伴随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你我都曾是“高考”千军万马中的一员。这条路,浸透了几代人的泪水、欢笑,写满了青春记忆。
40年前的高考,他们披星戴月,突破重重险阻,奔赴寒冬的考场;40年后的今天,愿你如他们一样,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都市快报
【序言】
1977年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立即恢复已经停止了11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2月,恢复后的第一次高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举行,570万人参加考试。1978年春天,27万余名大学新生入学。4个月以后,1978年高考来临,619万名考生中有40万人被录取。
那时,我在杭州大学任职,亲历了恢复高考的工作,见证了高考恢复后前两届学生即77级和78级的学习和成长。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群。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上过山、下过乡、进过厂、当过兵,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的年龄悬殊,最小的才15岁,最大的已30多岁。
老教授们都说,这两届学生是空前绝后的,过去没有过,今后也不可能会再有。然而,恰恰是经历复杂、年龄悬殊,再加上10余年的教育空窗期,使77级和78级学生具有了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清晨校园里的阵阵晨读声,夜里图书馆中和阶梯教室里依然亮着的灯光,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恢复高考对77级和78级学生来说是转变命运的历史机遇。他们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走进了大学校园,最终成为社会栋梁,实现命运的改变。恢复高考是邓小平同志在教育领域进行改革的突破口,它是一次明确的宣示,即在全社会倡导教育优先和公平竞争。从此,读书不再无用,人才不被埋没,青春有了期盼。恢复高考更为不久后的改革开放做好了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这两届毕业生成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国家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今天,我欣喜地读到当年这批学生写的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回忆,不禁感慨万端。岁月荏苒,我想这些回忆不仅属于他们,也应该属于这个年代,属于那些将要参加高考和已经参加过高考的所有年轻人。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机遇,都有各自的精神,都有各自的记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用努力来改变人生、创造未来。
我已年近90,真希望通过77级、78级这个特殊群体的记忆告诉所有年轻人,你们的人生同样可以灿烂辉煌!
(薛艳庄)
【编辑推荐】
★解密之书,还原事实本来面目,
重新梳理、首度披露当年高考史实,揭开尘封已久的往事。
★历史之书,回望40年前的高考,
本书写下的是个人的经历,同时也是国家在转折年代的注脚。
★人生之书,120个生命故事,120
种冷暖自知。字里行间流露出的
毅力、勇气和勤奋,依然赋予力
量。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