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司法鉴定”公信力

2018年03月16日 A01 :头版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183

  □记者 夏天

  如何“擦亮”司法鉴定这双科学的“火眼金睛”?3月14日下午,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陈寅同志带领市委政法委调研组,来到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就本市司法鉴定工作开展大调研。

  在物证实验室,一张张经伪造、修改的涉案借条、支票、合同陈列在调研组面前。借条被私自添加“阴阳条款”,如何区分?利用新的修正技术,把支票数字单位改大10倍,把合同内容通篇修改,又该如何鉴定?从肉眼看,这些文件毫无破绽,特别是争议合同,如果用常规思维去鉴定公章真伪,只会起到误导作用。

  在实验室的“火眼金睛”下,这些真相均大白于天下,为相关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关键证据。

  有调研组成员询问研究院负责同志:“研究院的鉴定技术,应该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吧?”对方自信地回答:“全球范围内,我院都是领先的。”还有调研组成员在大开眼界后赞许道:“这是一个让人无法吹牛、说谎的地方。”

  科学的公正之美,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彰显无遗。但通过调研,该行业一些瓶颈也被置于台面。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司法鉴定的公信力?

  “三、四个人就能注册一个鉴定机构。譬如某些外省市鉴定机构,在沪可以随意注册设点,而他们的鉴定人员甚至人都不在上海,只要委托一个助理,就能出具结果甚至代签字。这样的鉴定结果还有多少公信力?”本市权威鉴定机构一位负责人说。

  其他机构负责人也一致认为:行业准入门槛低、监管惩罚机制不完善,都是影响行业公信力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部分鉴定机构追逐盈利,忽视队伍建设和质量管理,采取低成本运行方式,影响了司法鉴定行业的公平公正。”

  而在行业发展领域,有专家表示,目前司法鉴定行业规模缺少顶层设计,专业实验室设置数量缺乏整体发展规划。“上海拥有两家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拥有全国著名的法医学、司法刑事学科力量。上海应加强在司法鉴定行业的引领意识,在技术、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有更好的统筹规划。”

  “在2018上半年,将出台治理本市司法鉴定行业的地方文件。”市委政法委调研组明确表示。

  调研组指出,去年7月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要求“不断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促进司法公正”。在本市,司法鉴定行业应按照中办、国办相关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上海实际和调研成果,尽快梳理出台地方性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要突出行业治理要求。

  在具体做法上,调研组认为:一是立法推动。二是要加强行业监管,规制行业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行业信用档案,完善行业退出机制。

  调研组强调,司法鉴定机构应以公益、公正为底线,不能为盈利而丧失底线。同时各机构也要加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调研组还建议,目前司法鉴定在供需方面尚存缝隙,要突出行业协会的作用,由行业协会、司法部门提供一个更集中、公开的供需对接平台,将这个缝隙填补完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司法鉴定”公信力 2018-03-16 2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