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2018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两会关注

“四本账”更好懂“钱袋子”更会用

2018年03月20日 A05 :2018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2240

  全国人大代表樊芸 刘歆 摄

  □法治报特派记者 陈颖婷 北京报道

  许多家庭都有一本记录家庭开支的“家庭账本”,每个国家也都有一本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账本”。预算是财政的核心内容,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支柱。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为全体人民看好“钱袋子”。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可谓是看“国家账本”的高手,由于眼光精准、一针见血,财政部对她“又怕又爱”。那么作为一名连任代表,“国家账本”在她的眼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了什么样的进步呢?日前,记者对樊芸进行了采访。

  从数字“捉迷藏”到图文“说话”

  今年恰逢换届年,很多全国人大代表是第一次审查“四本账”。不过,摆在代表案头的《政府预算解读》 等一系列相关材料,帮助代表们迅速进入角色,为全国人民“查账”。

  记者看到这个解读本上,不但有着详尽的数据图表,还有包括对即将推出“房产税”的解读。“今年的解读文本比去年更详细。”樊芸说,更多的图表也能更直观地反映问题。

  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上海代表团全团审查预算报告时,樊芸对着“账本”并不买账。“预算报告里一些数字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散落在各个角落,跟代表‘捉迷藏’,有些至今游离在报告外,要读懂这个报告,很挑战我们代表的专业性。”她直言不讳地指出报告“犹抱琵琶半遮面”,也道出了许多代表的心声。

  第二年全国两会上,樊芸发现在审议预算报告时,除了预算报告还多了一本《政府预算解读》。“这是个进步,但还不够。”在樊芸看来,《政府预算解读》 还太“空”,“图画比较多,文字比较少,留白比较多,数据比较少。”

  经过樊芸锲而不舍地“追问”,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代表开始关注财政预算。今年的预算报告又有很大变化,在正文之后和“专题说明”之前,列示了24张饼图、柱形图,使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对全国及中央收支结构、重点投向一目了然。樊芸告诉记者,为了让代表更好地审议预算报告,拿到预算报告的时间也比过去提前了一天。

  “不过现在预算报告还是不够细致,只有收支情况和执行情况的反映,”樊芸说,“比如上一年比较的百分比是有的,但没有上一年的数据,尽管可以通过今年的数字推算出来,但需要推算的内容太多,不便于代表审查。”樊芸希望通过代表们的努力,不断推动账目的公开,为管好政府“钱袋子”打好基础。

  三问转移支付换来“精准花钱”

  樊芸被称为财政部最惧怕的人大代表,是源于2013年开始的“锱铢必较”。那年樊芸向财政部发起关于专项转移支付居高不下和去向的质疑。樊芸表示,专项转移支付连续每年呈30%增长的现象要引起重视。

  “这个增长比例太高,专项转移支付缺乏监督。”樊芸告诉记者,与落在地方政府的一般支付转移相比,专项转移支付主导权落在各部各司甚至各处,于是就出现了年底“跑部进京”的情形,对此地方政府无法监督。同时樊芸发现,当时我国没有一部专项转移支付的管理办法,这让人大代表根本无从监督,也给了专项转移支付“打闷包”的空间。

  2015年年初,樊芸被邀请参加预算报告初审会。樊芸又发现有1.5万亿元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申报单位,她就此追问财政部负责人。

  到了同年3月,樊芸发现在提交全国两会审议的预算报告草案上,1.5万亿元仍然“去向不明”。樊芸再次向财政部发问。

  而她的三次追问最终有了效果。在2015年年底,财政部出台了《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而这几年的专项转移支付增长率也大幅减少。与此同时,一般转移支付规模在整个转移支付结构中的占比却逐年上涨。2018年中央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规模约3.99万亿元,增长10.9%,也创下了2013年以来的新高。樊芸说,这就是习总书记一直关注的精准扶贫问题。在樊芸的努力下,去年全国人大开展了两次有关预算的专题询问,加强了监督力度,让“钱袋子”的使用更规范更科学。

  “税收法定”不得“任性”

  税收是所有企业和个人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推进完善中国税收制度也是樊芸履职中的“重头戏”。

  樊芸告诉记者,在现有的18个税种中,因历史原因,绝大部分的税种并非由人大立法,而是由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门立法。“这样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税收立法,缺乏监督。”

  2013年,樊芸提出将税收立法权回归人民的代议机构全国人大。2015年,《立法法》出台,落实了税收法定原则。即新开征税种一定要通过全国人大,税种的修改等也要通过全国人大。此举避免了税收政策“朝令夕改”、“半夜鸡叫”。

  樊芸对税收体制改革的推进,规范政府收费行为的工作并未结束。樊芸盯上了“非税收入”问题。“一般公共地方财政收入中包含18个税种之外的政府收入,各地‘非税收入’ 不等,有些地区更是高达50%,”樊芸认为,非税收入是落实《立法法》 中,没有经过全国人大批准的都不能进行征税的表现,“但非税收入的比例过高,还是值得关注的。”樊芸说,政府一方面通过税制改革降税,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却通过非税收入,来收取各种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值得欣慰的是,上海连续多年成为了全国非税收入占比最低的城市。2017年,上海市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1.5%,低于全国各省市平均水平(24.1%),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樊芸认为,地方政府应当严格按照《立法法》 的要求征税。“这体现了法治政府依法征收,是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的必要保证。”樊芸希望通过财税体制改革,让中国税收征收更讲“规矩”,任性的收费再少些,企业的负担再小些,这样税收法治环境才能更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18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A05 “四本账”更好懂“钱袋子”更会用 2018-03-20 2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