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走近人大

《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草案)》启动立法调研

大数据平台如何管君子又管小人

2018年04月04日 A08 :走近人大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432

  本市已搭建监管平台,实现对发卡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记者 王湧 摄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预付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见品。然而随着发卡企业圈钱跑路事件的不断发生,预付卡乱象成为诟病的话题。为此,市人大正在就《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草案)》 开展立法调研。记者从日前举行的调研活动中了解到,本市正在打造面向消费者开发的大数据监管平台,此举有望实现预付卡售卡信息可追溯。但专家表示,要保证平台的有效性,既要高举大棒,也要给予诚信企业更多的优惠便利,这样才能既管住“君子”,也防备了“小人”。

  大数据多联 专治“超发”“乱发”

  “预付卡由于信息不对称,超发和乱发的现象比较严重。”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指出,在居民服务业和餐饮业,这种现象特别突出。“超发和乱发背后,就是一种融资,基本上开店发卡关门跑路,成为一条链条。”刘敏表示,上海将信用治理的模式用到了预付卡的监管当中。

  目前,本市已经搭建了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信息交互共享,构建一个社会共治的新平台。刘敏介绍,监管平台通过“多联”实现了对发卡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一是实现与企业的联通。发卡主体通过建立发卡业务处理系统,或使用公共基础发卡业务处理系统,实现与监管平合联网信息对接; 二是实现监管部门之间的联通。据介绍,平台将对接来自银行、保险机构、相关政府部门、12345的投诉平台及行业组织的信息,实现相关信息数据的集成汇总,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比对,进行红黄绿灯分类监管,及时开展风险动态预警。此外,平台还将对消费者开放。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售卡商户情况及用卡消费信息。

  刘敏认为,监管平台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形成多边治理体系,从根本上实现单用途预付卡发卡信息透明可追溯,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企业呼唤避免监管“一刀切”

  政府“搭台”,企业是否“买账”?调研发现,企业主要是担心因此“增负”。有企业认为,公司本来就要对工商税务报账,企业内部系统也会有消费账目明细,重复的信息汇集,可能会增加企业负担。有企业认为,预付卡消费时时在发生,如果要求商家即时上报所有信息,企业运维负担会增加不少。不少企业表示,企业和平台对接的信息有哪些,信息上报的频率如何,希望在操作细则中予以明确,确保法规可落地。

  “平台建设的初衷很好,但要避免管得了君子管不了小人”,来自华安美发的朱建国认为,对于发卡企业应当有所区分。他建议评定风险等级时依据分店数量、资产量来衡量。对于正常经营的企业,如果财务状况很好,且没有投诉者,可以享有免检豁免权,而高风险企业则应该成为重点监管对象。避免“一刀切”式的严管,既打击了正规企业的积极性,又不能完全制约违规企业。在朱建国看来,虽然预付卡纠纷频发,但圈钱走人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少数企业得病,是否需要所有企业吃药,值得商榷。”

  市工商联副主席杨茜认为,立规矩,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是好事,但在立法上还要加强研究。“不能只限制规范的,真正不规矩者却没有办法限制。”杨茜认为,执法精细化应体现在操作层面,操作得更加周到一点,如此,对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会更加有利。同时,在培训和宣传告知上,也要通过立法来确认责任主体。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林荫茂指出,对于企业,管理部门不能“只打不拉”,平台的功能定位除了管理,也要体现服务属性,要让更多的企业主动对接入网,让企业看到红利。对于联网企业,政府部门应予以更多的优惠便利政策。

  据悉,本月底《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草案)》 将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二审。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A08 大数据平台如何管君子又管小人 2018-04-04 2 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