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特派记者 胡蝶飞
“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武夷山素以奇秀甲于东南,享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等金字名片。
然而,近年来,受利益驱动,武夷山部分农村违法毁林种茶现象抬头,破坏了青山绿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成为生态执法中的“两难”问题。
“武夷山最大优势在生态,最大潜力在生态,最大责任也在生态。”昨天的采访中,武夷山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万勇表示,武夷山市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者、守护者。
征求意见
加强国家公园生态监督工作
今年3月23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监督专项行动在武夷山正式启动。
这是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创新举措,也是福建探索区域性生态公益司法保护的有益尝试。“今后,武夷山市人民检察院将全力配合南平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重点围绕区域内发生的违法行为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案件协办、结果反馈等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国家公园过渡地带六个村的涉生态案件,从重处罚,形成威慑力量。”万勇表示。
集中力量
从严打击“毁林种茶”生态案
为了进一步发挥检察职能,切实保护武夷山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武夷山国家公园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各类资源,武夷山市人民检察院集中办理审结了一批违规违法开垦茶山的刑事案件。
2017年5月,武夷山市检察院对一起毁坏生态公益林用以种茶的案件进行立案侦查。经审查,犯罪嫌疑人杨某某以帮唐某某承包荒田开茶山为名,于2017年1月1日以唐某某妻子的名义与武夷山市洋庄乡西际村1、2小组村民签订《承包土地流转合同》,承包经营该小组位于西际村土名“梅子墩”山场的荒田。同年1—2月份,杨某某先后雇用两台挖掘机在该山场(林权属洋庄乡西际村集体所有)开挖茶山,致使林木大量被毁。经鉴定:旱地及荒草地面积10.4亩,被毁林木514株,立木蓄积量为28.7324立方米。武夷山市检察院经侦查后,以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对杨某某进行依法批捕。
此外,该院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巩固提升茶山整治综合方案。
据统计,2018年1月至3月期间,该院提前介入了辖区星村镇、兴田镇和武夷街道办三个茶山整治小组的专项活动,对于毁林种茶的刑事案件,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4件6人,增捕1件1人,移送法院起诉6件10人。
敢于监督
建立生态长效工作机制
随着林业检察科更名为生态资源检察科,受案范围、职能的扩大,任务更加繁重。对此,武夷山市检察院与农业局、林业局、国土局等11个行政执法部门共建了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管理。
2015年以来,该院共检查林业行政案件600多起,对林业局及森林公安执法不规范的行为各发出《检察建议》1份。此外,生态检察部门还定期和不定期联合野生动物保护站、林业执法大队等部门,开展在全市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执法专项检查活动。
专项检查活动中,对收缴的野生活体蛇类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放生,对鳄鱼肉等死体进行销毁,对违法出售的根雕红豆杉制品进行没收,并对销售者进行行政处罚。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