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本报于今年3月28日见报的《女孩弥留之际盼来偶像的宽慰》,重点报道了普陀区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并提出试点单位与医院间暂缺转介机制等问题。日前据普陀区卫计委透露,该区安宁疗护病房将通过家庭医生信息化平台,对接二三级医院信息库,建立转诊通道,还将构建居家联动机制,并被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评估对象。
普陀安宁疗护病房将通过家庭医生信息化平台,对接二三级医院信息库,建立转诊通道,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实施安宁护理; 以二三级医院为辅,进行技术支持与指导”的转介机制。
同时,普陀区结合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将安宁疗护患者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评估对象——评估共分6级,评估结果1-2级享受居家护理,3-5级享受养老机构护理,评估6级入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陀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留5张床位畅通互转互通渠道。
此外,安宁疗护病房不仅设置在机构,今后也将构建居家联动机制。以设立家庭病床为载体,开展居家宁养工作,主动将社区肿痛防治工作一并纳入临终关怀服务网络。截至目前,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居家宁养床位34张。
为保障安宁疗护试点的有效开展,普陀区还探索保障机制,人社局医保办给予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10张床位一次性补贴36万元的优惠政策。区级财政对试点中心每收治一名患者给予2000元补贴,每收治一名居家宁养患者给予1000元补贴。截至2017年底,共计发放补贴450万元。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