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收集客户资料,跳槽后成为销售团长手中的“王牌”……针对此类非法获取、提供、买卖公民信息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上海警方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记者昨天从上海警方获悉,去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破获各类侵犯公民信息案件1300余起,有效遏制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销售团长的“王牌”:客户资源
今年1月初,张先生在家中接到一家理财公司打来的推销电话,他当即谢绝了电话那头的盛情邀约。但细心的张先生思前想后,自己平时一向很谨慎,从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情况,然而电话那头的销售人员却把张先生的家庭住址,车辆号牌,车辆保险状况说得一清二楚。究竟是谁泄露了自己的信息?张先生向警方寻求帮助。
“巧合的是,当月我们在侦办一起经济类刑事案件时发现,涉案的一家理财公司为提升工作业绩,非法获取并使用了保险公司的客户信息进行电话推销,而这家公司正是张先生向警方报案所述的那家理财公司。”黄浦公安分局南京东路派出所执法办案队探长诸伟平介绍,1月18日,黄浦警方组织警力对该涉案公司开展检查,当场在公司员工杨某、王某、汪某、项某等人的电脑中查获了大量保险公司保单原件照片及文档,查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50余万条。
杨某到案后交代,其在担任理财公司的销售团长期间,将自己保存的一些公民个人信息分发给手下的员工,要求员工利用这些个人信息上记载的电话号码逐个联系客户,邀请客户到公司来购买理财产品。而这些公民个人信息的来源正是杨某在之前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时,利用职务便利私自收集下来的客户资料。
目前,杨某、王某、汪某、项某四人已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黄浦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无独有偶,近日,杨浦公安分局在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指导下,经过近4个月的缜密侦查,成功摧毁一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一举抓获余某、把某等12名犯罪嫌疑人,缴获大量交易账本及公民信息售卖合同,查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000万余条,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逐步建立完善打击犯罪长效机制
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滋生电信网络诈骗、盗刷银行卡、非法讨债等违法犯罪。去年5月,公安部组织开展了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上海公安机关以专项行动为导向,对非法获取、提供、买卖公民信息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并逐渐建立完善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
据警方透露,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采用高科技手段进一步加大侵犯公民信息案件的侦办力度。多警种合成作战已成为打击此类犯罪的“标配”。上海市公安局组建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警动员,多警种合作,保持持续高压严打,坚持“既打上游、又打下游”的原则,对侵犯公民信息犯罪及其关联犯罪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打击。尤其是对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盗刷银行卡、敲诈勒索、暴力讨债等关联犯罪行为,一查到底。
警方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特点主要是:1、特别看中“有价值”的公民信息。一些犯罪嫌疑人发现金融类公民个人信息有利可图,便想方设法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被害公司积累的在期货、贵金属、大宗商品、外汇、股票等方面已投资或有投资意向的客户信息。2、中介平台往往容易成为套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信息中转站”。一些犯罪嫌疑人往往通过房产中介或商务咨询公司等,以注册会员提供服务的形式查询、交换、收集、发布、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具体信息。
上海警方表示,将持续主动进攻、重拳出击、深挖彻查,依法严惩一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活动,特别是对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盗刷银行卡、敲诈勒索、暴力讨债等关联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一查到底、严厉打击。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