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空气污染预警总搞突袭,不能户外活动,希望空气预警能够再提前。”昨天,市环保局局长寿子琪来到“2018上海民生访谈”,就如何确保本市重污染应急预案的响应落实展开调研。寿子琪表示,近期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2018版)》,今后重污染预警将提前至少一天发布。其中,“蓝色预警”的启动频率将提高,这意味着上海将在重度污染预计到来前,就提前开展应急减排,努力缓解空气污染程度,保护市民身体健康。
客观上,天气预报是世界性难题,而空气质量预报比天气预报还要难。目前受限于技术,如增加预报提前量,往往损失预报精确度。
寿子琪说:“我们先想办法满足(预警发布提前)一天的要求,然后逐步给大家更多的提前量。”
寿子琪表示,近期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2018版)》。对比2016版预案,预警启动条件将优化调整,一是主要以预测结果作为启动条件,增加预警提前量。如将《预案》中“经监测预测”的提法全部修改为“经预测”,当预测有重污染时,至少提前一天启动预警。
二是降低预警启动门槛。蓝色预警由原来的“一天重度污染,或一天中度污染且可能出现短时重污染”调整为“一天轻度或中度污染且可能出现短时重污染”; 黄色预警由原来的“两天重度污染”调整为“一天重度污染”; 橙色预警启动条件由原来的“一天严重污染,或三天以上重度污染”调整为“一天严重污染,或两天及以上重度污染”;红色预警启动条件维持不变,仍为“未来一天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400”。
上述改动意味着,今后本市重污染预警将提前至少一天发布,市民和“蓝色预警”见面的机会将会增加。而本市《预案》启动条件修订后,启动门槛在长三角地区和国内所有空气质量未达标城市中已是最低。各区、各部门和相关单位在污染程度还没到重度的时候,就提前开展应急减排,努力缓解空气污染程度。
新版《预案》 还细化、量化了部分应急响应措施。一是对特殊人群的健康提示,如增加“如有不适症状,尽快就医”。二是对应急响应期间工地、道路、堆场等冲洗作业频次进行了量化。三是对重点行业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管控企业名单及主要管控措施进行了更新。确保应急响应措施“可考核、可检查”。
寿子琪提示,预警启动增加后,可能对市民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中小学生的户外体育活动也可能暂停,但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市民身体健康。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