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并非闲话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

2018年05月08日 B07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242

  □汪金友

  近日去日本旅游,亲身感受到日本人的敬业精神。

  下了飞机去卫生间,看到一个中年男人正蹲在地上擦小便池。我被他的认真所感动,便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导游说,在日本,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几乎每一个公共卫生间,不仅没有一点污渍,而且是闻着香味就可以找到。

  在一个景区的停车场,看到一个穿制服的小伙子,每当有车辆开进来,他先是用手势指挥停靠位置,然后又跑到车前,对每个下车的人弯腰鞠躬。而他的脸上,始终都充满着灿烂的笑容,好像很喜欢这个工作岗位。

  第二天,住在一家温泉宾馆。早晨我们的大巴车要离开的时候,往窗外一看,宾馆的老板和餐厅的服务员,每个人手里举着一个写有“谢谢”两字的大纸牌,在我们的车后微笑着来回摇动。

  我们的车到一个加油站加油。加油员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她把加油枪插入油箱后,很熟练地搬起旁边的折叠梯,来到车前,利用这几分钟的时间,给我们的车擦挡风玻璃。

  给我们开车的,是一个50多岁的师傅。一连几天,20多个人行李,都是他一个人搬上搬下,从没有一句怨言。有同行团友说,到行程结束的时候,导游肯定会帮他向大家要小费。可到最后,人家一分钱也没有要。导游只教我们每人都用日语说了一句:“您辛苦了!”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要真正做到,却是很难。比如,你要让卫生间里没有一点污渍,就得不停地擦洗; 你要微笑对待每一个客人,就得真心热爱这份工作; 你要举牌谢谢送别客人,就得常怀感恩之心; 你要帮每个来加油的车辆擦玻璃,就得不怕自己辛苦; 你要为每个客人装卸行李,就得放低自己的身段。更重要的是,这些我们看起来很新鲜的东西,而在日本人眼里,都已经习以为常。

  日本有一个流行很广的传说,有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一天在河边洗衣的时候,被一个魔鬼抓走了。魔鬼抓她的目的,就是让她洗衣服。此后几年,这个姑娘一直在魔鬼窟里任劳任怨地洗衣。后来,一位猎人误闯到魔鬼的住处,看见这位少女。知道她的遭遇后,就对她说:“跟我走吧,我带你回家。”没想到,这位少女却说:“不行,这里需要我洗衣服。”猎人只好自己走了。

  也许有人说,这样的日本人,是不是有点“傻”?但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他们这样做,既是为别人,更是为自己。因为一个人的品质、道德、信誉、能力等,都包含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不想干小事的人,干不了大事; 干不好小事的人,干不好大事。

  我们中国人,也有悠久的敬业传统。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 《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能够乐在其中,就能做到尽善尽美。梁启超也说:“任何职业,都是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就会发生。”只是后来受功利思想的影响,有些人才学会了急功近利和耍滑偷懒。

  所谓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敬业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也是一种甘于奉献的道德。乐其业,才能合其群; 专其心,才能成其事。所以现在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 2018-05-08 2 2018年05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