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随着健康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一批设施精良、服务精准的体检机构应运而生,成为守护人们健康的一道防线。然而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准入门槛低、专业人才少等原因,体检机构良莠不齐的问题日益凸显,记者对部分体检机构的乱象进行了调查。
专家表示,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需要为体检行业制定“健身方案”,体检机构的“专业值”要不断提高,要完全杜绝“忽悠值”,这样才能使体检真正成为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手段。
【调查】
表面看似“薄利多销”实际却是“等鱼咬钩”
“一些体检机构不在专业上下功夫,而是靠‘薄利多销’ 的噱头吸引人,‘等鱼咬钩’ 了再狠‘宰’ 一刀。”调查中,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对记者说。
长春市67岁的王女士被当地一家体检机构误将乳腺癌判断为乳腺结节,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不得不将左乳切除。王女士状告体检机构,最终,法院判决体检机构赔偿10万余元。
但也有一些体检机构是把小问题夸大,“一方面是为了让体检者做进一步更细致的检查以牟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免责,一股脑儿把可能存在的问题都写出来,防止漏报,实际是对专业不自信。”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部医生李妮说。
近日,45岁的黄女士在路边传单中看到“健康大普查援助计划,10项妇科检查仅需29元”的宣传,便按照地址来到长春某妇科医院。通过几项检查,黄女士被怀疑存在重度宫颈糜烂、子宫壁前置、遗尿症等,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费用约7000元。黄女士以没带太多钱为由拒绝了手术,但最后还是交了700多元的检查费和药费。第二天,黄女士到三甲医院检查,被告知身体健康。
基因检测、红外热CT断层扫描、肿瘤标记物检测等听起来十分“高端”的体检项目是一些体检机构的“明星产品”,这些项目往往也价格不菲。成都的郑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一家体检机构花费1200元进行了红外热CT断层扫描检查,检测时全身脱光站在冰凉的地上,双脚很冷,检测结果出来后,专家分析其为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当时非常怀疑检查的准确性。”郑女士说。
在不少套餐体检中还存在不当检查“高频”的现象。比如,CT检测,很多单位为员工购买的体检套餐都包含此项检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江滨说:“CT检测辐射较强,多用于有明显病症的受检者使用,健康人如每年体检都进行一次CT检查,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辐射伤害。”
民营体检用折扣游说 价格高不等于质量高
“公立医院市场份额占比达到72.3%,而民营体检机构占比仅为19.6%。”根据《中国体检行业互联网化专题研究报告2015》 显示,在国内体检市场,公立医院占据了绝对主体。而且绝大多数居民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民营机构,这一观念短期内难以打破。
另一方面,中国体检行业利好消息频出也刺激着民营体检机构持续扩张版图:比如国家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大健康领域持续升温。在目前体检人群中,有70%-80%为单位体检,随着国内企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单位体检现在基本已经成为公司福利制度的标配,而且企业为员工提供体检的频次呈现上升的趋势。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富裕程度的上升,人们在养老和医疗保障上的开支快速增加,医疗和健康市场潜力巨大。而目前的健康体检,公办医院显然无法有效满足。”专家表示,民营体检面对这一市场蛋糕,必须加进入角力阶段。
在销售上发力,被认为是民营体检最主要的角力方式。“销售很牛,每家机构都用折扣来游说。原价6000多元的全身体检套餐,最低可以打折到1500元,还可以有员工家属的折扣。”北京市一家金融机构的人力部门负责人张先生说,每年单位体检季开始前,就会有很多民营体检机构找上门来推销,基本都推行体检套餐团购的营销策略。
“在价目表上,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妇科等单项都是100多元,一个基础套餐怎么也得1000多元,但很多机构为了中标打折能到300多元。”张先生发现,民营体检机构在“价格战”中还会出现很多猫腻:比如用一些价格便宜的项目充数、配备根本不需要的昂贵检测造成所谓“高端”的假象等。总之,价格高已经不等于质量高。
“每年的体检报告都是一样的,很多身体异常数据显示的建议都是‘无重要意义,必要时请复查’。服务看着花哨,但一问到具体病症,医护人员就会建议去医院复查,专业术语都说不上来。”很多人认为民营体检医护人员的水平总体不如公立医院专业。
【声音】
“准入门槛”需要提高
“专业人才”亟须增加
“近些年体检机构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一些大型民营体检机构不论从理念、服务、专业性等方面都做得相当不错,相较于传统医院的体检科更加精细化、个性化。但与此同时,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水平良莠不齐、发展不均衡等现象也很突出。”专家表示,目前体检机构普遍重设备、轻医生; 重化验、轻诊断; 检前健康评估和检后追踪指导流于形式,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全科医生比较匮乏,影响健康体检的准确性和指导性。
据了解,2009年卫生部颁发 《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 规定,申请开展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包括具有相对独立的健康体检场所及候检场所,建筑总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每个独立的检查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登记的诊疗科目至少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医学影像科和医学检验科等。要求“至少具有2名具有内科或外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临床检查科室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具有10名注册护士”。不知道,有多少体检机构真正具备这样的条件?
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专家为体检行业制定了“健身方案”。一是明确政策规范。专家建议,提高体检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建立统一的“体检医疗服务规范”。坚决取缔不适用于体检行业的体检项目,将体检项目设置为“优先推荐”“推荐”“可推荐”和“不可推荐”四个等级,让体检者比较容易找到适宜自己的体检项目。
二是尽快形成健康管理链式服务。专家建议,健康体检应尽快形成由单纯健康体检向健康管理的转变,由单纯疾病检查和治疗向健康评估和干预转变,逐步形成健康管理链式服务,真正实现通过健康体检达到控制慢性病的功能,促进全民健康。
三是加强监管。专家建议,加强体检行业的监管力度,对扰乱市场秩序、诱导欺骗消费者等行为重拳出击,对于专业水平不达标、设备陈旧简陋等体检机构进行整改或取缔。
体检机构“专业性强”
不能成为“害人机构”
为了健康,许多人进行了体检,想凭着体检检查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能够提前发现问题,这倒是不错的,可问题是,一些体检机构却是挂羊头卖狗肉,没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或是为了忽悠人,结果将健康说成了“不健康”,将小毛病说成了大毛病,如此体检机构岂非成为了“害人机构”?
体检,最重要的一点是专业性强。这一方面需要表现在相关体检的设备要先进,另一方面要有专业人才,即医术高明的体检医生。当然,还需要诚信作保障,是为了体检者的健康着想,而不是为了多赚钱随便忽悠人。
体检行业利润空间较大,一般体检中心的利润可达30%—40%以上,公立医院高达50%以上,高端健康体检(含健康管理)则更高,远超一般行业的平均利润。由于体检市场的蛋糕很大,许多医疗机构均想分得一杯羹,也就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不具备体检条件的医疗机构也参与其中。一些医务人员不足的医疗机构也假冒合格,其体检结果可想而知。
为了保障公民的健康,为了保证体检行业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对体检机构进行“体检”,更要进行“监督”。
首先,要提高体检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不是谁想开展体检项目都可以;其次,体检要有行业标准。或建立统一的“体检医疗服务规范”。坚决取缔不适用于体检行业的体检项目;再次,对体检机构进行监督,对于专业水平不达标、设备陈旧简陋等体检机构进行整改或取缔。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