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走近人大

保护城市脉络与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共存

旧区改造:让困难的人有尊严地生活

2018年05月30日 A08 :走近人大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548

  ▲旧区改造从“拆改留”到“留改拆”

  ◆改造要考虑到公共空间,提升品质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旧区改造是上海最为重要的民生工作,如何让困难群众有尊严地生活也是人大代表履职的重点。旧区改造从原来的“拆改留”到“留改拆”,改变的是城市更新的理念,不变的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推动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努力。在新时代,保护城市脉络的同时,以人民为中心,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成为了人大代表们思考的问题。

  近十年旧改申城31万户居民受益

  近十年来,本市共改造卫生设施短缺的二级旧里以下房屋77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1万户,其中,长宁、徐汇、普陀等区已基本完成成片旧改地块改造,杨浦、黄浦、虹口、静安(含原闸北)等区完成了一半或以上的改造任务。

  2017年11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坚持留改拆并举深化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改善市民群众居住条件的若干意见》,要求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要求,突出历史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用城市有机更新理念,稳妥有序,分层分类推进“留改拆”工作,重点是将房屋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安全存在隐患、群众要求迫切的各类旧住房纳入“留改拆”工作范围,积极探索抽户抽幢、征而不拆、留房留人等多种方式推进旧区改造,达到既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又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的目标。

  截至4月底,中心城区完成二级旧里为主房屋改造14.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6300户,完成年度计划的6.5%。此外,静安、黄浦、虹口、普陀等区积极开展了试点地块风貌保护改造工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市房管局副局长冷玉英表示,今年以来,本市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研究完善“留改拆”的工作措施,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市里面和各个区在“十三五”本届政府以及“十四五”的关于推进旧区改造以及加快解决房屋的各个区的目标任务。

  据她透露,上海进一步提高了修缮改造的标准,本市已决定将200亿元的资金用于保留保护修缮改造。市属国有企业还将参与区重点旧改项目,特别是有保留保护要求的地块改造。另外,对有保留保护要求的房屋,市房管局力求对房屋进行具体的评估,对于需要保护保留的地块,要求各个区按照一地一策的原则编制改造方案。目前已经有一批试点项目抓紧推进。

  上海最大的精准扶贫就是旧改

  “上海最大的精准扶贫就是旧改。”市人大代表邹文权表示,旧改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还要加快速度。旧区改造从原来的“拆改留”变为“留改拆”,居民会存在误解。“原来说可以拆的,现在说以留为主,是不是不能拆了?是不是不能搬了?”邹文权建议要把新的旧改政策对老百姓解释清楚,讲明白在“留”的过程中什么该“留”什么该“拆”。

  市人大代表许丽萍多年关注旧区改造问题。她曾对上海的马桶数量做过调研,“黄浦有7.2万个马桶,全市大概是18万到20万。”许丽萍表示,新时代,城市旧区改造推进的时间表需要有所调整,“我们要让真正困难的人有尊严地生活。”

  风貌保护需要因地制宜

  市人大代表白爱军表示,老百姓对旧区改造非常迫切,应当加快推进探索一些支持政策、操作细则的出台。她表示,规土部门正在对一些旧区风貌保护进行紧锣密鼓地评估。“希望评估的结果要有可操作性,评估过程中也能够听取居住人的意见,包括如何保留,保留什么?这都要有具体的细化,要有指导性的意见。”

  白爱军建议在评估过程中,兼顾街坊活化利用的措施。“不单单是房子的评估,也要考虑后一步的开发利用。”她解释说,“比如说街坊里面的每一栋建筑都是比较有特色的,有一定的保留价值,但真正全部保留的话,就不能适应住在里面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要求。可否在街坊保留的前提下,考虑到公共空间,提升品质。”白爱军认为,评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百姓居住必须的公共配套的需要。

  白爱军还建议旧区改造和风貌保护产业提升相结合,希望能算好社会经济的综合账,挖掘土地开发潜力,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A08 旧区改造:让困难的人有尊严地生活 2018-05-30 2 2018年05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