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
导演:文晏
编剧:文晏
主演:文淇 周美君 史可 耿乐 刘威葳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法国
语言:普通话
上映日期:2017-11-24
片长:107分钟
剧情简介:
小米在位于风景区的一间酒店里打工。一天,正值小米当班,一个男人带着两个看上去还是小学生的女孩子来开房,虽然心中所有顾虑,但小米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替他们开了两间房。之后,在监控录像里,小米看到男人在半推半就之下进入了两个女孩的房间,心中隐隐觉得不安的小米将这一幕用手机录了下来。
两个女孩一个叫孟小文,一个叫张新新,那个男人是她们的“干爹”。东窗事发之后,小文的母亲报警并找到了律师郝洁,希望法律能够还她们一个公道。然而事与愿违,证据的缺乏让嫌疑人迟迟不能定罪,而最最关键的证据,正掌握在小米的手中。
《嘉年华》 讲述的故事,很像一则社会新闻。女童被侵害,是一个可以引发讨论和关注的题材。事实上近几年,这样的案件层出不穷,就连一些幼儿园的虐童案里,也浮现过猥亵乃至性侵的问题。2016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433起,受害人778人。熟人作案占比70%。而且,据测算,性侵隐案比例为1:7。也就是说,更多的还藏在阴影之中,没有进入公众视野。
每每这样的案件曝光,自然会激起公愤,大家关心罪犯是谁,犯下的罪行怎样耸人听闻,愤怒很多,思考太少。层出不穷的事情逐渐冷却翻篇之后,很少有人再去关心那些受到伤害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一部被大家誉为中国版 《熔炉》 的电影《嘉年华》 则恰恰关注了这个问题。电影中并没有直接拍摄小文她们受到侵害的画面,甚至连“干爹”的正脸都没给。第二天,从房间里走出来,女孩们看上去挺正常,还担心着可能要迟到的问题。直到女孩们在医院里做妇科检查时,观众们才确定她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事情发生后,两个女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伤心或者痛苦,整个呈现出一种无言的状态。导演表示,她做过一些调研,心理医生认为,这个年龄的女孩会处在一种懵懂状态。尤其是这种一次性的伤害,她们可能无法有一些特别明确的情绪反应。而在我国,幼女性侵案的报案以及破案率一直是极低的。因为性教育在我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是难以启齿的。在很多地方,在学校开展生理卫生课之前,有的孩子连身体的部位都说不出来,即使被侵害,他们也无从表达,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我更想探讨其他人是不是尽到了责任?社会又给予她们什么保护?”导演在映后谈中如是说。女孩被侵害在电影中,只是引导观众认识反思的媒介。比侵害更让人心寒的,是现实中那些无形而隐晦的羞辱和冷漠。
案发的当晚,小文和新新曾经向前台点了四罐啤酒。喝啤酒似乎不是“好女孩”该有的行径,于是警察审讯的时候对她们的口供表示质疑,不停追问着喝酒的细节。
方式正确的纾解和抚慰,在这种情况中往往是缺席的,家长或周边的人们传递给孩子们的反而是羞耻感、焦虑和痛苦。
小文第一次崩溃,是妈妈突然冲进她房间,把她的裙子都扔出来,剪掉了她的长发。这就像许多女性被侵害的新闻出现后,有些人的反应:“都是你们自己不检点,怪不得别人”。电影中小文的母亲就是这样,她没有思考小文的感受,没有意识到自己教育的缺失。
姑息罪犯、将过错和关注焦点放在女孩身上,给女孩造成二次伤害,并且是长久的,难以挽回的。更令人觉得可叹的是,电影中这些人物的举动,观众并不会觉得陌生,因为他们的反应很真实,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也有人担心,随着电影的上映与媒体的传播,万一小演员在学校里遭遇偏见,也受到“二次伤害”,怎么办?饰演小文的演员的妈妈的确遇到别的家长疑问,问她为什么会让孩子去出演这个角色。这位妈妈当时是这样回答的:“这个角色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是在替那些发不出声音的小朋友发声。”
其实事件发生后,最不应该收到指责的就是这些孩子们。那么到底应该由谁来为此负责呢?除了事件的始作俑者,小米、母亲、酒店老板……是大家对恶的姑息和无意识,造成了更大的伤害。“真正的罪犯,可能是整个社会中,大家的这种缺失。”导演说。
影片中除了小文,其实还有一个女孩——小米,她们一个是受害者,一个是旁观者,但是两者的身份其实是互相转化着的。也许,这也是导演想说的“没有永远的旁观者,总有一天我们会角色互换”。
黑户、童工,小米也是一个边缘儿童,看似跳脱于这场悲剧之外,但是当她试图通过这件事来换取自己的安稳时,她也成了受害者。最后,小米穿着洁白的裙子,骑着电动车行驶在公路上,想要摆脱自己沦落的命运。没人知道她会奔向哪里,虽然前路未知,但人生最大的幸事,是生活依然存在着可能性。
《嘉年华》 想要呼吁社会大众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和保护,也为所有未成年人的安全发声。它更想传达:有可能性的存在,才会迎来改变。
(栎之/整理)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