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法治社会

他用“小数据”拼出“老熟人”

2018年06月13日 A05 :法治社会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132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6月11日20时,静安公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巡逻警长陈浩身着警服,手拿记录本,在悦达商场外值勤。偶尔遇到一些随意将手机搁在口袋里或者背包没有拉上的行人,他会上前提醒行人注意财物安全。

  作为静安公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年轻的巡逻警长,从警6年来,陈浩业余时间喜欢琢磨最前沿科技。善于总结的他还将其他人认为是边角料的“小数据”整合起来,总结出一套适用本辖区工作的“数据模型”。记者跟随陈浩和他的搭档,在出警过程中听他讲述了其独创的“追堵连”工作法。

  “小数据”神器

  社区民警是最熟悉社区信息的人,陈浩十分重视与社区民警的交流,他告诉记者,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能了解很多潜在的案件信息。

  1月18日凌晨,他在某高档小区门口巡逻时,抓获了之前多次来小区踩点,伺机入室盗窃的嫌疑人。陈浩之所以会在巡逻时一眼发现嫌疑犯,就是通过在社区民警笔记本上“捡”来的小数据以及多次回看凌晨小区的进出视频录像。

  这就是陈浩“追堵连”工作法中的“追”。所谓“追”,就是警力跟着警情走。陈浩告诉记者,巡警每天上班前会有一个派勤,派勤的时候先是警情通报,前一日哪里有发案,巡逻线路就重点往这个方向调整。而针对已经发生但是没有报案的情况,就要通过社区走访以及整合社区民警的信息,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小数据。

  “嫌疑人的体貌衣着特征我都很熟悉了,这位隔着屏幕的‘老熟人’,终于在那天凌晨被我‘追’上了。”陈浩表示,“追”的目的就是保障案件发生之后不再重复发生。也正是得益于他的这套方法,曹家渡地区去年下半年以来侵财类案件发案率显著下降。

  “一对一”防范

  “追”是针对已经发生的案情,“堵”则是用于防治案情的发生。“堵,更接近我们巡警的老本行,是通过小数据的分析运用,做好防范预警、精确打击工作。”陈浩说。

  陈浩通过小数据的积累发现,繁华商圈地带中的不少案件都是由于受害人疏于防范造成的,“只要做好宣传和提醒,发案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事实上,警方一直在针对提高居民防范意识做宣传。作为巡逻民警,我们也想在巡区范围内,尝试针对性地‘一对一’宣传。”他以盗窃电动自行车为例,在梳理近期报警信息后发现,八成受害人都是来附近办事,仅作短暂停留,有的忘拔钥匙,有的为贪方便不拔钥匙就离开了。针对这个结果,陈浩和特保队员每天分时间段专门巡逻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见到没拔钥匙的就设法提醒车主,避免其因此遭受损失。一年下来,警务组提醒了上百位车主。

  在防范手机偷盗上,他照葫芦画瓢,对一些大意的行人和游客也进行“一对一”的提醒。这种“针对性宣传”也使得悦达商圈区域的盗窃案件实现了从最初的2017年春节每天都有手机、电动自行车被盗,到2018年春节期间“零发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社会 A05 他用“小数据”拼出“老熟人” 2018-06-13 2 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