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于不少双职工家庭来说,0-3岁婴幼儿何去何从成为了最棘手的问题。2017年、2018年市政府连续两年把社区托育点建设作为政府实事项目;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本市0到3岁婴幼儿托育情况作为重点监督项目。近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赴徐汇区社区幼儿托育点开展了调研。
托育机构供需矛盾凸显
据了解,上海目前0到3岁幼儿大约有60多万。2016年底,市妇联曾经做了一个基于0到3岁家长的微信调查,回收了7000多份问卷。调查显示,有88.15%的家庭有婴幼儿托管的需求,其中73%的父母希望把托管放在小区里,即家庭能够就近就便托管。而根据市发改委统计数据,到2015年底整个托育机构招收的幼儿不到2万人,供需矛盾凸显。
市妇联副主席刘琪介绍,基于大量的社会需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市妇联建议以实事项目的方式依托社区建立幼儿托管点。而在这过程中,关于社区幼儿托管服务的定位曾经引发过争议。“比如幼儿托管服务是公共服务还是社区服务?到底是以养为主,还是以教为主?到底是公办公建为主,还是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在刘琪看来,幼儿托管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里面法律规范涉及到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所以市级层面成立了实施项目的领导小组,把所有涉及到的委办局都纳入了进来,共同来商议工作原则、目标、任务、要求、申报流程、资金来源、项目监管、时间进度。
“我们现在正式运营的婴幼儿托管服务,全托的基本上都是‘秒杀’。”刘琪透露,2017年20家社区托管点的实事项目已经正式运营11个点,另外9个点正在按照新的要求对运营组织资质、硬件设备等方面进行改进,待成熟后投入运营。今年确定的20个点,初步选址已经完成。
幼儿安全成第一要务
托幼机构的安全问题是公众最为关心的。今年4月上海在全国范围率先出台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1+2”文件,文件为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谁来管、如何管、管什么提供了政策和管理依据。刘琪表示,希望市人大把幼儿托管实施项目纳入重点监督范围,帮助相关部门一起推进好实施项目按时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让广大家庭成为最大受益者。
黄浦区妇联副主席刘昉介绍,该区非常关注幼儿托管中的安全问题。她认为,一个是专业部门要负责专业的规范,消防是安全的重头戏,因此消防部门必须把好一票否决权。她透露,区妇联与区消防局最终达成了幼儿托管点进入了规范的备案验收程序。同时,黄浦区对每个托管点的图纸设计方案全部源头把关。“遇到问题后,现场提出整改要求,现场指导整改方案,直至整改到位。”刘昉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相关部门必须形成合力。
刘昉也说到了目前托管点遇到的难题,比如社区托育点婴幼儿用餐配餐问题。“现在有送餐资质的企业不愿意送,愿意送的企业没有3岁以下幼儿长期适用的健康餐。”她建议在幼儿送餐方面,能够依照2018年新的送餐资质要求,解决这一难题。徐汇区妇联主席万小岚则道出了很多市民的心声,希望幼儿社区托管点再多一点,价格再便宜一些。
资源整合推动发展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苏明认为,作为一项政府实事工程,社区托育点既有示范性也有探索性。目前数量上扩容比较有限,但放眼未来,需要探索挖掘调动各种资源,相互补充,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上加以解决。
市人大代表孙慧建议对社区托幼机构本身进行分类定位,在分类定位的基础上,对社区托幼机构开办标准进行差异化管理。“一些硬性指标必须要达标,但另一些指标是不是可以按照社区托育点的定位不同保留一些差异,以此解决托育机构的惠及面问题。”孙慧希望社区的居民和居委会都能够参与托幼工作,丰富多层次的托幼办学。
市人大代表马瑜则表示,从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的高度来说,办好婴幼儿托管点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马瑜希望进一步扩大托管点的覆盖面,将这个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做,在托管点工作中明确政府主导的占比、非营利性的占比以及盈利性的占比,从而吸引更多有需求有能力的企业一起来做,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