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交通委主任谢峰介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相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海事法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本市海事仲裁案件数量全国占比达90%。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冲刺期。为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目标,切实提升上海核心竞争力,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发布会上,市交通委主任谢峰介绍,目前,上海港已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2017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51亿吨,同比增长6.9%; 集装箱吞吐量402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3%,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保持世界首位。
去年,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12亿人次,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四;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10年排名全球机场第三; 国际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全国占比分别达1/3和1/2,成为大陆第一空中门户。
在海事法律服务方面,谢峰介绍,目前,上海的海事法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上海海事仲裁案件数量全国占比达90%,上海海事法院着力打造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同时航运保险领域已有11家财产保险公司在沪设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2017年上海船舶和货运险保费收入达37.12亿元,全国占比为25.05%。
“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谢峰透露,为此,上海将建设浦东机场三期、虹桥机场T1航站楼、浦东机场第五跑道工程,推进浦东机场总体规划修编; 优化上海地区空域结构,深化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提升两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力争浦东和虹桥机场放行正常率分别达到75%和80%。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