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中国自古就有“治未病”的医学思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意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努力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昨天开幕的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谈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时表示,“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中国金融部门抓主要矛盾,优先处理最可能影响全局、威胁整体的问题。在推动去杠杆过程中,优先推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降低杠杆率。针对交叉金融野蛮生长、影子银行急剧膨胀等突出问题,及时开展市场乱象综合整治,有力遏制了银行业和保险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
据郭树清介绍,一年多来,银行业在保持12%以上信贷增速的同时,总资产规模少扩张了20多万亿元。在发展方式转变和总保费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保险业的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今年前4个月,人身险中纯保障类产品占比上升2.9个百分点。为化解各类金融风险,郭树清表示,对于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团等“恶性肿瘤”,毫不手软,及时实施“外科手术”。对于情况复杂、牵涉面广的案例,采取徐缓调理的办法,条件具备时再果断出手。
为了从根本上建立起规范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业和保险业还注重补齐监管短板。2017年,银行业重点推进70多项补短板项目,其中已完成48项,今年又新提出40多项; 保险业去年以来修订出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60多项。他表示,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征程上,需要着力解决一些领域滞后的问题,包括加强薄弱环节,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妥善处理企业债务违约问题,大力推进信用建设,努力解决违法成本过低问题,合理把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
资管新规和即将发布的理财业务监管办法还将有利于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有利于金融体系“开正门、堵旁门”,加速走向规范化、透明化和法治化。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