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手机定位、物流详情、电话号、手机机主信息、学籍档案、公民征信,如此重要的公民个人信息,却被人通过网络大量买卖。有人每月花费1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一个特定手机号,也有人每月花费100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些手机号……近日,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1名,涉案价值800多万元。
记者追踪调查了解到,这一犯罪团伙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定位信息、物流信息、机主信息、电话查询、学籍档案、征信信息等六大类,已形成了一条网络个人信息买卖的黑色产业链。
【调查】
“中间商”贩卖个人信息 业务广还能“私人订制”
泰安市公安局2月初在公安部和山东省公安厅部署“净网2018”专项行动中,梳理本地线索,发现有人通过网络大量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泰安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相关工作,通过深入分析研判,层层剥茧抽丝,确定犯罪嫌疑人为于某某。
“于某某之前就有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前科,是公安机关重点关注对象。”肥城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副大队长刘均鹏说,经过一段时间侦查,民警发现于某某“重操旧业”,成了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中间商”。
随后,专案组民警以于某某为突破口,迅速追查出12个上线和相关源头,摸清了个人信息买卖的完整犯罪链条。
3月7日,专案组分赴黑龙江、广东、江西、江苏、贵州、云南等地,开展了集中收网行动,在一周内将涉案的4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缴获90余部手机及多台笔记本电脑等作案工具,涉案价值800多万元。
至此,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宣布告破。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均对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供认不讳。
刘均鹏说,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了大批量贩卖个人信息外,还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进行“私人订制”。
针对“客户”不同需求,犯罪嫌疑人王某林推出了两种不同的“套餐”。据他供述,一种套餐是每月1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一个特定的手机号; 另一种是每月100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些手机号。
比如,“客户”如果需要某人的家庭住址或者征信信息时,就向“中间商”提出需求,然后“中间商”将这个需求提供给上线,上线通过冒充快递公司、使用黑客技术非法侵入电脑系统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再逐级加价出售,谋取非法利益。
黑色产业链“分工专业”上线和平台“配合高效”
据办案民警介绍,由于高额经济回报、较低犯罪门槛、较少犯罪成本,使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想出各种办法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形成了“分工专业”“配合高效”的黑色产业链。
在警方抓获的41名犯罪嫌疑人中,“中间商”于某某通过互联网招揽“客户”收单,然后将查询需求报给上线,上线将结果通过互联网发给于某某,于某某再转发给“客户”,“客户”将钱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给于某某,最后于某某再和上线进行结算。
王某林是手机定位服务平台的所有者,是泄露手机定位信息的源头。在看守所中,王某林告诉记者:“我是一个基站定位平台的所有者,拥有最高权限账号,可以开通具有查询功能的其他账号。‘客户’ 购买这些账号后,可以定位手机号位置,从而获取他人位置信息。”
据办案民警介绍,王某林很少直接接触终端“客户”。一个标价10元的手机定位信息,经过“中间商”层层加价后,终端“客户”有时需要两三千元才能买到。
与手机定位信息相比,物流信息、手机机主信息和学生档案等个人信息售价较为低廉。石某是倒卖公民物流信息的源头。“我都是通过互联网买卖快递收货地址和手机机主信息,从2017年12月开始至被抓共卖了300余条信息,赚取1.78万元。”石某说。
【声音】
斩断侵犯个人信息“黑手”坚持重拳打击决不放松
专家认为,要想斩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黑手”,一方面公安机关要坚持重拳打击不放松,进一步加大对黑客非法盗取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深挖各类犯罪的相关利益链条,注重全链条打击。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也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以实现源头治理为目标,全面加大对通讯运营商、金融机构、邮政速递和网络预订类网站(客户端)的监管力度,从制度方面强化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与法律认知,强化从业人员管理。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随着社会发展,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出现,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储存、加工、流转、应用进行规范,明确公民个人信息分级,实施等级保护措施,以确保国家和个人的信息安全。
同时,警方还提醒,公民要强化信息自我保护意识,在网络购物、使用公共WIFI、参加网站问卷调查和网络抽奖、自媒体社交等方面,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
相关链接
手机号能扒出个人信息
这个“真相”必须告诉你
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陌生人?手相?星座?心理测试题?这些都不如一个手机号码管用。如要查一个人,只要拿到这个人的手机号码,就能够在网上查到他的所有私密个人信息,甚至可以比他自己还要了解自己。
刚买好了房子,装修公司马上就打电话过来;刚买好了车,保险公司的电话如约而至;刚投出去的简历,各类销售职业纷纷向你投来橄榄枝;刚完成高考,各种不知名的野鸡大学的电话不计其数。
虽然大家都清楚在这个时代,自己就像是一个透明人。但这也只是个概念,而一个手机号码实际上能够暴露你多少个人信息,你知道吗?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在网上留下痕迹,几乎都能找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各大网站注册留下记录
现在很多网站注册都需要手机号验证,这就会让你留下痕迹。并且网上有很多网址能一键查询一个手机号的所有注册记录,无论是婚恋网站,还是各类社区,都能使查询的人了解到号主的一定行为习惯。
一旦某些黑客或犯罪分子利用手机号得到你某个社区的账号密码,他们就有可能利用撞库等方式获取到你其他的相关信息,甚至隐私信息。
查询归属地这个不需多说,相信大家都会。通过手机号可以搜集到这样的信息:归属地区;城市区号;卡类型。比如159开头是移动号,而中间四位号码是HLR 标识码,手机拨号或者网上可查出归属地。至于性别,拨打电话通过声音就能够大致了解到机主的性别、年龄等信息。
对于手机尾号,如尾号是666/168/888,这一般是经济条件较好的生意人,尾号2连号或是ABAB、AABB 身份多半是小生意人,也有国企等职员使用,如果是一般的尾号则可能是普通老百姓或者是低调的企业家。
不过,公众也不用过于担心,除非有什么特殊的动机,一般人很少会这样去查一个号码。
社交渠道找到相关信息
由于我们的微信、微博可能会绑定手机号,还可能会拿手机号注册支付宝。如此,当别人拿到我们的号码,就可以把号码存到他们的手机上,这样如果你开设了通讯录添加好友,他可能会查询到以下这些信息。
◆微博:同样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录查询,当然微博比较开放一些,因为你可以不用添加,直接在微博上就可以查询你公开的微博信息。如果你的微博信息量很大,那么后果不言而喻了。
◆支付宝:如果机主用手机号注册的,另外有些人会用真实姓名和真实头像设置支付宝信息。
通过以上的社交信息搜索,别人拿到你的信息能用来做什么呢?举个例子,当别人通过你的朋友圈照片和地图(标志地+全景搜索)分析出你的具体方位,再通过手机号+姓名,在快递点套出你家的地址,后果就比较严重了。
搜索引擎找到相关信息
这个方法简单粗暴,毕竟搜索引擎作为一个收录库,若是号主曾经在某些网站出售二手物品,发布招聘信息等都能很容易的搜索到,然后就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进一步推测号主的身份及消费能力。
花钱定位机主具体位置
提供一个手机号码,就能直接定位到该机主的具体位置,这样一个定位服务价格仅仅在750元到1100元之间。
不仅仅是以上这些,央视新闻曾经揭露过,有人把贩卖个人信息当做饭碗。记者登录一个专门贩卖个人信息的QQ群,里面的群员多达1946名,非常活跃。身份户籍、名下资产、手机通话记录、名下支付宝账号、全国开房记录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被公开叫卖、种类之多让人惊讶。
网络时代,让自己的个人信息完全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避免让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