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王建慧 通讯员 童芳
施工人员刘某在为居民安装雨篷时,因保险绳断裂导致坠楼受伤,向东家提出索赔未果,向虹口区北外滩前进居委人民调解委员会求助。
调解员丁勤方了解情况后及时出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采取“背靠背”“面对面”的调解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人道主义出发,“法外求情”,说服双方各退一步,成功化解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事件】
高空作业安装雨篷
保险绳断裂致坠楼
今年1月22日上午10时许,原本宁静的东汉阳路某小区被一声划过天际的“啊”声打破,定睛一看,让人吓出了一身冷汗:一名男子从该小区A号的9楼突然坠落,不省人事。目击者见状立即拨打120,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原来,伤者是帮助901室周某家安装雨篷的刘某。
事发当日,刘某来到周某家为其安装雨篷。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刘某未进行前期安全检查,自带的保险绳不牢固,在使用时绳子突然断裂,导致其不慎坠楼。幸亏楼下多户邻居家的窗口有雨篷、晾衣架等物品,形成了“缓冲”地带,这才让刘某检回了一条生命。
伤愈后,刘某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虹口区北外滩前进居委人民调解委员会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调解员丁勤方接待后立刻通知周某来调解室处理此事,周某随即来到调解地点,居委会调解员朱老师也参与调解。刘某诉称:他是农民工,来沪打工实属不易,此次是受周某委托前往周某家为其安装雨篷,事故发生在作业过程中,周某应该对此事负一定的责任。
而周某则表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刘某自带的保险绳不牢固,在使用时绳子突然断裂导致的,自己并没有过错,不同意承担赔偿责任。周某说,在刘某住院治疗期间,他曾多次去医院探望病情并送去慰问品,刘某现在的行为纯属无理取闹。双方各执一词,陷入僵局。
【调解】
背靠背掌握争议焦点
面对面达成一致意见
为了避免双方争吵,丁勤方决定先采取“背靠背”的方式了解双方当事人的想法和争议的焦点,然后再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调解。
“你们双方争议的焦点就在于谁应该承担此次事故的责任。”丁勤方指出,根据你们对于事情经过的描述,从法理角度来看,刘某对周某的主张于法无据。按照法律规定,周某在此事件中没有过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听闻调解员此番话语,刘某等人情绪突然激动起来,硬要向调解员讨个说法。丁勤方见状立即暂停调解,不断安抚刘某等人的情绪,希望他们心平气和地处理此事。同时又转向周某询问,是否愿意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刘某给予一定的补偿。周某表示,对于刘某的遭遇我深表同情,毕竟他是在为自己服务时出的意外,愿意接受调解员提出的这项建议,但具体补偿金额需与家人协商后确定。丁勤方听后十分高兴,周某积极的态度为调解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于是便趁热打铁,询问刘某心中的价位,刘某提出赔偿人民币2万元,周某立即反对称金额过高,只愿意出5000元,双方一度僵持不下。
为避免前功尽弃,丁勤方见状立即对双方展开劝说:“既然双方已达成了初步共识,那就没必要为了赔偿金额不欢而散,大家应该各退一步,友好解决此事。”周某和刘某均表示同意。丁勤方告知双方,待周某确定好金额后再组织双方继续调解。
4月16日,双方当事人再次来到前进居委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前期工作的铺垫下,调解员丁勤方直奔主题,询问周某态度。周某表示:经与家人商议,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她愿意适当补偿刘某,并主动承担楼下多户邻居家由于坠楼间接导致的损失,刘某今后不得再以任何理由骚扰她和她的家人。
丁勤方接过周某的话,从法理、情理上再次向刘某释明其中的利弊。刘某对此表示赞同,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当即履行。至此,一起因安装雨篷保险绳断裂致人体伤害的赔偿纠纷得以圆满解决。事后,为了感谢调解员丁勤方的耐心劝解,周某还赠送了锦旗以表感谢。
【点评】
巧用调解技巧
法理情理兼顾
首先,在调解案例中,由于涉及各自利益,当事人的情绪一开始都会比较激烈,此时不宜立即调解矛盾,需要先予以安抚情绪,等当事人将所想所说发泄出来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调解。本案中,调解员丁勤方巧用调解技巧,先“背靠背”洞悉双方真实意思、掌握双方争议焦点,再“面对面”直击核心问题,劝说双方以和为贵,友好解决纠纷。通过耐心的劝导,最终将事件圆满解决。
其次,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往往各执一词,互相对立,如果调解员思路不清晰的话,很容易被当事人“牵着鼻子走”。本案中,调解员丁勤方充分了解事实经过,分析问题关键所在,做到心中有底,使调解少走弯路,直奔主题、直击矛盾焦点。
再次,调解员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 《侵权责任法》 第35条的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案中,周某对此事没有过错,系刘某自带的保险绳不牢固,在使用时绳子突然断裂才导致的,刘某应当对此事负全部责任。调解员直接向刘某释明法律规定,避免刘某胡搅蛮缠,造成久调不成。
最后,调解员从人道主义出发,说服周某对刘某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周某也表示愿意接受,最终双方心平气和达成了共识。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