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天春的办公桌上贴着一张便条贴,上书几个大字十分有趣:“其实我是个演员!”
这话出自高天春,一点儿都不夸张。长期在轨交反扒一线识别、跟踪、抓捕嫌疑人,高天春活成了一个“戏精”,兜里揣着的宣传广告、偶尔拖出来的拉杆箱……他说,这些都是他为自己“加戏”的道具。
玩笑背后,高天春其实是上海轨交反扒队伍的青年王牌。数据显示,去年以来,高天春带领探组成员共抓获扒窃、盗窃犯罪嫌疑人220余名,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早高峰地铁车厢里的“遭遇战”
早高峰时段,从莘庄方向驶来的轨道交通1号线车厢内已是人满为患。拥挤的人群中,几个贼眉鼠眼的蟊贼被高天春盯上,他们很快找到了作案目标,正在“有默契”地聚拢等待下手的时机。
此时,高天春距离他们仅有一小段的距离,而他的同事们分散在后几节车厢。“我是离他们最近的,当时车厢几乎已经挪身不开,我要抓现行必须要近距离贴靠。”
在人挤人的车厢内,高天春有意往蟊贼所在的方向靠近,然而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一名近身男乘客的不满,口角之争瞬间点燃。“其实当时我也在想,怎样才能把同事们召集过来,这个男乘客激烈的反应倒是给我‘加’ 了一场戏。”
高天春佯装一副蛮横,“怎么了想找事情是吗,你等着,我也是有兄弟的!××快过来,这里有人想挑事!”借用这巧妙的一招,高天春轻轻松松将同事们召集到了一处,“特别搞笑,当时我们在争吵时,其中一名嫌疑人还拍我肩膀劝架,我一个转身就将他按倒在地,同事们见状也很默契地将其余3人制服。”
高天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一脸得意,“后来我们也和起争执的乘客打了招呼,表明了身份。”高天春说,至今他都记得来自于整个车厢群众的热烈掌声。
工作笔记本里记满“蟊贼档案”
“警察抓小偷,这话我们从小听到大,我就是抓小偷的,也算是老本行了。”在采访过程中,说起自己抓贼的诸多经历,这个87年的大男孩还会禁不住起身“演”上一番。
“比如我的包里会放一些‘道具’,这些东西是用来帮我锁定嫌疑人车厢位置的,还不容易暴露自己。”在高天春看来,抓小偷是一件颇具乐趣的事情。
然而对于这“加戏式”反扒技巧,他却谦虚地说,自己不算有天赋,仅仅是用经验堆积而成的。“我记得,刚从学校出来跟着师傅抓小偷那会儿,师傅就说‘看人是要有悟性的’,我不算是特别有悟性的那类人,但勤学总会有用吧。”
为此,从工作开始,高天春就养成了一个习惯:给蟊贼建档。“他的长相、处理过的情况等所有物理身份我都会摸一遍,工作笔记本里记得最多的就是嫌疑人的身份档案。”高天春告诉记者,如今,就连随身的手机里,都有一个专门的相册作为“数据库”,方便随时拿来加深印象。
守护1000余万日均客流的平安
上海目前共建有16条轨交线路,389座车站,运营里程666公里,日均客流1000余万人次。如何在这个封闭的轨道交通环境中守护城市的平安?高天春意识到,单靠反扒民警的常规抓捕的打击力度对于扒窃犯罪嫌疑人而言略有不足。
为此,借力“智慧公安”工作理念,在日常开展反扒工作之余,高天春和同事们对全市的389座车站进行了走访,最终同轨交各派出所启动了“集成战斗群”微信群联络机制,将分管所领导、站区警长、重点车站民警、重点车站站长及反扒队员编织成一张网。高天春告诉记者,在这种“集成战斗”的模式下,反扒民警在发案的第一时间就能收到信息反馈,打击的效率大大提升。
从警至今短短6年,高天春就已荣获市公安局争创人民满意先进个人、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荣誉,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1次。“我还会继续干下去,当我看到被害人那种失而复得的样子,心底里是一种无可取代的满足感。”对于自己的工作,高天春的定义显得尤其朴素。
结束采访已是临近晚高峰,高天春背起双肩包,和记者一起没入地铁人流中,又一次开始了他的工作……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