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川
本报讯 昨天下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举行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发布“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20条意见”。本市检察机关将继续严惩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向企业收取“保护费”等犯罪,增强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感。
记者从会上获悉,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本市各级检察机关近年来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和恶势力犯罪团伙,自2016年至今年5月,本市检察机关共对涉金融类案件批准逮捕2486件3621人次,提起公诉3168件5131人次,成功办理伊士顿操纵市场案,吴小晖集资诈骗、职务侵占案等重大金融案件,通过非法刷单获取“一号专车”“饿了吗”补贴、利用扫号验证软件非法获取大乐网络公司虚拟货币等新型网络犯罪案件。
会上,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龚培华重点解读了该院新近出台的《上海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下称 《意见》)。《意见》 要求,本市检察机关要积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惩治黑恶势力犯罪,坚决铲除经济领域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依法惩治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采取不法手段破坏公平市场营商环境和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犯罪。同时,要继续深入推进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打击力度,深化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试点,提高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水平。推动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健全与行政执法部门、公安、法院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积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立法研究工作,深入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衔接工作。
市检察院研究室主任胡春健表示,检察机关要聚焦办案监督主责主业,尽职当好良好营商环境的维护者。要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维护安全公平稳定的市场秩序。近年来,本市检察机关持续打击涉自贸区犯罪,加大对逃汇、信用证诈骗、骗取出口退税等刑事犯罪打击力度,自2017年至今年5月,共对涉自贸区刑事案件提起公诉183件249人,切实保障“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严厉打击相关领域的职务犯罪,依法严惩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市场监管、项目审查等职务之便索贿受贿犯罪,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损害非公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以及非公企业内部人员侵占、挪用公司资产的犯罪,有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在产权保护方面,本市检察机关积极维护营商主体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利用公权力侵害私有产权、勾结黑恶势力、引发群体性事件等严重侵害产权的犯罪,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016年至今年5月,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批准逮捕218件314人次,提起公诉409件648人次。每年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4.26”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为契机,开展多次集中公诉,办理了一批涉案金额高、专业性强、社会影响大的案件,打击成效显著。多起知识产权典型案件获得了高检院、国家版权局的表彰肯定,如松江区提起公诉的卿某制售盗版图书案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
据悉,上海市检察院在2017年还获得了全球反假冒机构(GACG)颁发的“全球反假冒国家公共机构最高贡献奖”,这也是该世界性组织首次将这一奖项颁给地方司法机关。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