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周末看点

周末看点

让无声的犯罪现场“说话”

2018年07月13日 B02 :周末看点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450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在长宁区近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四横八错有无数条支小马路,陈澄靖不无夸张地说,自己算得上是辖区的“活地图”。

  因为常年在犯罪现场勘查一线,陈澄靖的足迹踏遍了长宁区的大街小巷,从警的8年间,城市里任何的楼宇沟壑、甚至是无人问津的阴暗角落,都是他所真实经历的“警戒线里的世界”。他过硬的本事,就是能让无声的犯罪现场“开口说话”。

  一枚烟蒂和小段纤维

  2016年春夏,一个日常的深夜,长宁区一处普通老式公房有居民报案称,夜归回到家中发现被盗。

  陈澄靖在接报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勘查。“从现场的痕迹来看,嫌疑人是从阳台攀爬进来的,中心现场有明显翻动,除此之外仅留有片段并不完整的痕迹。”陈澄靖意识到,自己可能遇上了一只非常狡猾的“狐狸”。

  “我做现场勘查有一个习惯,会把嫌犯来去的线路当成一个案发的大现场。中心现场没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延伸到外围一定会有收获。”果然,陈澄靖在阳台下方嫌疑人攀爬入室的一处必经的花坛内发现了犯罪嫌疑人遗留的物品,进行比对后,警方结合其他侦查手段很快锁定了嫌疑人。

  “但定罪还需要更有力的物证。”陈澄靖决定对案发的阳台区域开展二次勘查,这一次,他在栏杆位置发现了一段极小的衣服刮下的蓝色纤维。“这名嫌犯当时是拒不认罪的,但就是这样的微量物证,最终成为零口供定罪的铁证。”

  凌晨上海的“夜行者”

  陈澄靖说,很多时候自己的工作总是与凌晨的上海有关。因为发案多在夜间,他的步伐需要紧随其后。

  陈澄靖已不记得有多少次,在睡梦中被一通工作的电话叫醒,随后伴着夜色前行,去逼近犯罪现场的真相。在他看来,这好像就是一名犯罪现场勘查员的常态。

  而更多的常态,是在无声的犯罪现场搜罗一切可能的蛛丝马迹。陈澄靖记得,那是一起纵火案,一家火锅店的员工因对老板心生不满,深夜放火烧店进行报复。

  “去到现场时,我们首先判断是意外自燃还是放火?”陈澄靖回忆,自己当时在火锅店的2楼发现4处疑似起火点,其中一处在桌子底下有燃烧未尽的纸板箱。“这个可燃物出现在此处明显就很异常。我们很快认定,这是一起人为的纵火案。”通过现场采集的犯罪证据,警方很快锁定该店的一名员工存在重大作案嫌疑。

  “每一次抓到嫌疑人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前期的努力没有白费。”在陈澄靖看来,这样的时刻,也是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时刻。

  4年1000余起勘查现场

  在采访中,陈澄靖给记者最大的印象是他沉稳内敛气质下的“宏观思维”,在他眼里,每一起经手的案件都不止于案件的本身。“我喜欢把案件分成案前、案中和案后,成系统地去看待。”陈澄靖说,不是自己有多大本事,而是接触的各种各样的案子多了后,自然而然会在“案中”有所启发。

  “比如盗窃案多发,如果不思考案前该如何防范,我们作为办案民警就只能被动应付。”为此,陈澄靖自发筹备了关于门锁安全的系列防范讲座,深入基层为长宁区各居委老百姓普及防范知识,并有建设性、针对性地向各社区居委提出落实居民家中防盗安全的相关后续工作。

  案后,陈澄靖还专门撰写了居民小区攀爬类入室盗窃现场勘查系列启示以及门锁安全调研报告等总结经验与同行分享。

  虽然从警时间不算长,但如今的陈澄靖已然成长为刑侦一线一位年轻的“领头羊”。2014年10月至今,陈澄靖任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刑侦支队犯罪现场勘查员以来累计共勘查现场1000余起,鉴定成果连年位居单位第一,各项荣誉硕果累累。

  这串数据堆积起来的,是他往昔流年所经历的“警戒线里的世界”,更是他作为刑警的意义所在……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看点 B02 让无声的犯罪现场“说话” 2018-07-13 2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