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吴苏青 夏天 发自银川
在革命老区宁夏盐池县,2011年1月11日正式通车运营的太中银铁路,结束了这里祖祖辈辈不通火车的历史。但铁路正线和联络线过境总长137.6公里,途经沿线6个乡镇19个行政村,穿越17个村庄,涉路沿线2.6万余人,也给盐池县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带来了点多、线长、面广等实际问题。
截至目前,盐池县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已取得6年“零发案”的好成绩。为何是盐池?近日,全国省级法治报社长(总编辑)“七五普法塞上江南行”采访团来到盐池县爱路护路宣传教育工作的核心阵地高沙窝镇,试图寻找答案。
转“民风”促护路“热风”
盐池县护路办承担着乡村护路宣传教育和问题联治的重任。近年来,护路办坚持依法护路理念,用法治思维化解整治涉路矛盾纠纷、涉路安全隐患和突出治安问题。
2017年以来,盐池县护路办巧妙结合该镇民风教育基地六个单元内容,通过搭建宣传教育示范点、发放宣传实物、滚动播放音视频资料、引进法制课堂等形式,将爱路护路工作纳入其中,大力宣传普及《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治安管理处罚法》 等铁路法律法规,确保每个单元有护路常识,每个环节有爱路知识,使每次前来参观学习的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百姓、师生们在正面引导和反面教育下,潜移默化地使铁路沿线百姓的精神面貌发生着变化。
如今,全县说理讲法的人多了、学法用法的人多了、孝敬老人的人多了,爱路护路的人多了,从而达到了以转变群众百姓“民风”促进爱路护路“热风”的良好效果。
县护路办还通过建立护路工作微信群,大量转发自治区及相关铁路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教育案例等,通过关注铁路护路公众号,学习掌握护路工作所必要的法律法规知识。
引入无人机“智慧护路”
在铁路巡线方面,盐池县护路办采取“三色管理线上查”措施,由各级护路组织相互配合协作,按照线上巡查轻重缓急程度,把铁路线路划成“红色”重点管理区(如人口密集、交通要道等);“黄色”普通管理区(如人口稀疏等);“绿色”宽管区(如无人和牲畜区)。
护路组织对“红色”重点管理区采取日巡查,对“黄色”普通区采取周巡查,对“绿色”宽管区则半月巡查。在日常巡线过程中,护路组织对线路上发现的问题会及时通过日常法制培训所形成的法制思维,来化解和整治涉路矛盾纠纷和涉路安全隐患。
记者从盐池县护路办获悉,近期该办还在全自治区内率先启用无人机巡线技术,通过鸟瞰视野,有效弥补传统“雪亮工程”对于漫长铁路线的监控盲区,为“智慧护路”提供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依托综治构建平安创建大格局
此外,盐池县护路办依托综治工作,采取“成员单位分头抓”,有效动员起各相关部门。
比如,教育部门通过学校法治课堂,全力教育好所有的在校学生; 团委部门通过普及传播《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管控好社会面的青少年; 农牧部门依照《禁牧封育条例》 坚守好铁路沿线的封山禁牧工作; 公安部门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法》 等法律法规维护好全县的社会治安; 国土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法》 严厉打击铁路沿线挖沙取土、乱搭乱建等违法犯罪行为;市场监督管理局重点做好铁路沿线废旧金属收购站点查处工作。特别是乡(镇)村、组三级基层组织要重点突出管好当地沿线的广大群众、流动人员等,确保闲杂人员不上路、不翻越护网、不钻穿护网、不破坏护网、不击打列车、不升放漂浮物等,切实看护好铁路、维护好铁路,真正支持拥护铁路护路工作,保障铁路安全畅通。
据介绍,盐池县高沙窝镇自开展“民风教育”+“爱路护路”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来,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脱贫攻坚中“等靠要”的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 守旧落后的思想有了一定改观,薄养厚葬、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人少了,孝敬老人、移风易俗的人多了; 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尊法守纪、依法维权的人多了,无理闹事、破坏铁路、阻工拦工的人少了;思想道德提升了,互帮互让、团结协作的人多了,涉路矛盾纠纷、无事生非的人少了,全镇民风进一步转变,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工作成效更加明显,铁路沿线的治安秩序也愈发和谐稳定。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