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腐坏木料”能否重雕成器

2018年08月17日 B03 :大墙故事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190

  左图:服刑人员在“雕刻时光”工作室制作木雕   记者 王湧 摄

  下图:改良的关公木雕作品

  □法治报记者 徐荔

  在上海市提篮桥监狱有一个和“雕刻时光”咖啡馆同名的木雕工作室,它是提篮桥监狱以艺术矫治服刑人员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监狱探索产学业一体化模式的产物。

  日前,记者走进提篮桥监狱的“雕刻时光”木雕工作室,采访了一位即将从这里“毕业”的服刑人员。回顾自己从一块腐坏的“木料”到即将重新回归社会的路途,他说,这是一个重新雕琢自己人生之路的过程。

  曾经腐坏的“木料”

  阿浩出生于1979年,身材高大,皮肤白皙,面目清秀,不开口时文质彬彬的样子,一点都无法将他与“死缓”这两个字联想到一起。但是阿浩亲口告诉记者,2001年,因为抢劫罪,他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阿浩说,自己以前不是个“好孩子”,学校毕业后没有找一份正经工作,每天都是混日子,混着混着就出了事。

  “有一天高中同学来找我,说是欠了别人钱没法还,想要弄点钱,已经想好了办法,让我一起帮个忙,之后也会给我点好处。”阿浩回忆。从他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大概可以还原18年前那起案件的来龙去脉。

  2000年10月的一天晚上,阿浩应朋友之邀开车到本市某广告公司,除了阿浩和他的同学,还有另一名同伙。据阿浩说,他们的目标是被害人的奥迪A6轿车,本想搞到车开到外地转卖。然而在实施时出现“意外”,阿浩等人假意与被害人谈判,趁被害人不备时,阿浩的两位同伙用重物猛击被害人头部,并掐住他的颈部……最终被害人因窒息死亡。

  面对这一切,阿浩惊呆了,他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这和当初商量好的出入太大了。”采访中,阿浩摇摇头喃喃自语。过去多年,对于这一结果,阿浩似仍不愿接受,甚至在讲述时刻意避开不提。

  但是即便一切出乎预料,当时的阿浩也并没有报警,而是和两名同伙一起拿走了被害人随身携带的现金、手表、手机等财物,还将被害人的尸体装入纸箱,清洗了作案现场。他们开走了被害人的轿车,往浙江方向潜逃。

  许是十几年的时间让阿浩遗忘了许多心情波动,也或者是阿浩不愿意再回顾那段不堪的过往,他只是一遍遍摇头感叹“结局太惨了,代价太大了,要是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绝对不会答应帮他们忙……”

  根据阿浩讲述的信息,记者找到了这起案件当年的新闻报道。根据报道,潜逃了几天后的阿浩在女友的规劝下同意自首,女友报警后,阿浩和同伙在浙江某宾馆内被警方找到。

  最终,阿浩因抢劫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的两名同伙都被判处死刑。违法所得的轿车、手表等财物全都归还给被害人家属。

  被戳坏的“木头心”

  关于当时的决定,阿浩现在是后悔的,虽然他曾经觉得自己是被同伙连累的。阿浩叹了口气:“到案后,我跟警方交代,我没有动手,只是帮忙买了清洗现场用的工具,和他们一起处理了现场。但是警察反问我一句, ‘如果觉得不对劲,为什么还要继续帮忙,为什么不报警?’ 我回答不了,归根到底还是侥幸的心理作祟吧,以为只要不是自己动手,就没关系。”

  羁押、逮捕、起诉、开庭……事情的一切发展都让阿浩有点懵,甚至当得知自己可能面临的刑期时,他还有点云里雾里。直到在新收犯监狱见到父母,阿浩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弥天大祸。

  阿浩坦诚,以前年轻,很多东西他都不在乎,被判刑后他表面上好像接受得很快,心里其实是很复杂的,但到底是什么,他也说不清。直到在监狱,第一次在犯罪后见到父母,看到母亲几乎一夜白头,父亲沉默憔悴的样子,阿浩突然觉得自己的心很疼。

  “就好像是有人狠狠在我心里最软的地方戳了一刀,不,是把心都戳坏了。”阿浩说,“其实开庭的时候,父母应该也去了,我隐隐有听到啜泣的声音,但是我……我站在被告人席上,他们离我太远了,我也看不清,不能确定。在监狱看到他们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真的错了。”阿浩说这句话时表情很认真。

  父母的这次探视并没有多说什么,阿浩却像是突然开了窍,他开始思考到底怎么做才能弥补自己的错误,到底怎么样才能尽快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2001年11月,阿浩分流至提篮桥监狱,在这里开始了漫长的服刑生活。也是在提篮桥监狱,阿浩加入了习美工作室,接受艺术教育矫治,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转折。

  “艺术矫治、以文化人”是提篮桥监狱习美工作室的发展理念,阿浩这样年纪尚轻,又有心悔改的服刑人员是习美工作室首选的矫正对象。2003年,学习了一定绘画基础的阿浩成为了习美工作室的一员,学习各类绘画技巧并进行创作成了阿浩服刑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在艺术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绘画过程中消化自己戾气,在文化学习中反思自己的过去。阿浩说经过十几年的学习,起码自己在审美和美学修养上提升了很多。

  “这句话要是让十几年前的我听到肯定不敢相信,那时候不要说什么美学修养,我连静下心来品别人的画都不可能。”阿浩自嘲道。

  重新雕琢的人生

  2014年,一直探索更多艺术教育矫正方式的提篮桥监狱引入了木雕文化,成立了“雕刻时光”木雕工作室。一向被认为有创意、头脑灵活的阿浩加入了该工作室,通过老师培训,阿浩很快掌握了木雕基本的打磨、塑形、上蜡、抛光等流程。这是一项和绘画不同的技能,阿浩很感兴趣。但是,很快阿浩发现他们参与制作的木雕模型较为单一,而且美观度和精细度也有待提高。

  阿浩说的内容有些专业,他解释:“现在许多木雕作品不再是纯手工打造,而是通过机器制造,而这些大型雕刻机是需要数字模型的,通过数字模型才能雕刻出作品,和3D打印有点像。难就难在数字模型的构建。”

  是不是有可能自己研发数字模型应用到木雕创作中?阿浩产生了这个“大胆”的念头,他把这个心思向习美工作室的负责民警作了汇报。没想到民警肯定了阿浩的想法,还鼓励他加油去攻关。

  阿浩就这样开始自学雕刻机数字模型的构建。真正学习起来,阿浩才发觉这一点都不简单,要有美工基础,还要会三维软件和相关编程系统。可自己除了在监狱学了点绘画本领,其他什么都不会。

  “怎办呢?学呗!”阿浩说,其实入狱前他以为监狱很“黑暗”,但服刑后他才感受到这里的“光明”,是一个让真心悔过的人能看到希望的地方,也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地方,所以当他接下“攻关”任务后,他没有遇难而退,而是一门心思投入学习中。监狱也给了他很多帮助,订购的多种专业类杂志让阿浩学习参考,工作室的实践机会也让阿浩能更快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虽然说着自己还在继续学习中,但阿浩基本已经能够根据一张平面照片画出三维图,并按此构造制作出数字模型,转化为机器代码制作出木雕作品。阿浩和工作室的其他服刑人员还根据厂家提供的初步数字模型,对一座关公木雕作品进行改良,在美感和精细度方面进行提升,获得了厂家的高度好评。

  阿浩说这些“成就”时有抑制不住的高兴,其实让他最开心的是因为表现较好,获得过多次减刑奖励,今年年底,他就可以回家了。同时,也有木雕厂家向他伸出橄榄枝,有意聘请他到厂家工作。

  但面对这些即将到来的幸福,阿浩说自己有些不安,因为自己离开社会太久了,不知道要花多久才能适应,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技术是否真的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像父亲说的,我现在能为厂家做什么都不知道,没有资格和人家谈条件,能有机会去工作已经很好了。”阿浩说,“父亲是做电信电缆相关工程的,是那种老老实实生活工作的人。以前父母说的话,我从来不会听,觉得他们的想法太老派,但现在想想,他们的话才是人生经验之谈。”

  阿浩的父母已经70多岁了,一直住在老宅等着阿浩回家。这十几年来,他们几乎从未间断每月的探视,尽管不懂阿浩口中的木雕数字模型到底是什么“黑科技”,但看着儿子不再急躁冒进,而是学了技术本领,还越来越懂事,积极地服刑改造,他们也逐渐放心。

  “也许是学习数字模型的关系,我对规则的认识可能比一般人要多,无论生产还是艺术创作都是有规律和规则的,”采访的最后,阿浩感慨,“自由真的太可贵了,而在规则之下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腐坏木料”能否重雕成器 2018-08-17 2 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