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学4门学科,一天要上七八个小时的课,上6天课休1天……虽然暑假已过半,但记者调查发现,与多地高温天气同样火热的是校外培训班,有的培训班在学校考试结束当天就开班了,名气大的培训班甚至想报名也报不上。
在教育部大力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况下,暑期培训班为何依然火爆?在价格不菲的学费背后,到底哪些教学内容吸引着家长和学生?
【调查1】
暑期给孩子报11个班
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
近日,媛媛妈在一次好友聚会聊天时感叹道:“我大半年的工资,都要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了。”
原来,她给今年下半年即将进入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媛媛,报了一大堆暑假班,包括11个培训班和2个夏令营,共计花费5.7万元,相当于她大半年的工资。
媛媛妈给女儿制定的暑期计划表让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11个培训班,包括语文3个、数学3个、英语1个、科学1个、编程1个、书法1个,以及游泳1个。2个夏令营,一个是国学夏令营,另一个是国际夏令营。在时间安排上,从媛媛期末考试结束,一直持续到8月29日,全程无空当。记者问媛媛妈,“暑假班安排得这么满,孩子忙得过来吗?”
“还好吧。我看周围的孩子,个个都排得超级满的。”媛媛妈说,“小孩子嘛,如果不给她安排好,她就会看电视、玩游戏,还不如去培训班学点东西。”“语文、数学为什么都要一口气报3个培训班?”对于我的疑惑,媛媛妈解释说,“经过我反复对比研究发现,几个班的教学侧重点不一样,我全都报了,希望媛媛可以补得更全面些。”
媛媛妈还说,“我每年最怕过暑假了。哎,现在买东西都不敢买贵一点的,每次买东西时第一反应都是先换算成孩子的课时费,看看是不是划算。”
“给孩子报暑假班花费那么多钱,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必要吗?”对此,媛媛妈无奈地说,“现在没有家长不给孩子报暑假班的吧。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你不上的话,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而且感觉周围的学霸太多了,一比就觉得媛媛和他们的差距很大,所以暑假必须要报培训班。”
听到媛媛妈这么说,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才好,眼前浮现了她女儿媛媛的样子:一个文静瘦弱的小姑娘,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每天忙不迭地辗转于各个补习班。小姑娘我见过几次,给我的印象是特别乖顺,沉静,完全没有花季少女应有的活泼、朝气。
【调查2】
学生一天上课七八小时
家长抱怨“名额太紧张”
记者近日在福州市榕城广场附近看到,“全科辅导班”“保分承诺班”“名师提高班”等标语遍布各楼层的墙壁,不出10米就有一个辅导班教室。记者走进一座大楼,10余个辅导机构占据了楼内绝大多数空间。尽管是暑假,早晨8点,大楼门口已有不少背着书包的学生。
“越是成绩好的孩子越是积极上补习班。”福州市民霍女士说,在中考结束当天,女儿补习班的QQ群名就由“中考冲刺班”变成了“新高一暑期班”,课程在中考结束5天后开始。一天4门学科,从早上8点一直要上到下午6点,上6天课休1天。她还发现,群里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都选择连上4门。
在“福州家长帮”论坛上,还有一名家长抱怨,某补习机构名额太紧张,“死活挤不进去”。
火热的培训班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福州那位市民说,孩子暑期一个月补习费用高达13000多元,而其家庭月工资总额也只有13000元左右。“压力特别大,但是不得不补。”她说,其他家长都在报班,学校也鼓励家长这样做。
在南京,记者日前在位于中山路的学而思华龙电子城教学点看到,该教学点租用了商场两层办公楼,有近80间教室,每间教室都坐满了学生。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家长了解到,他们在暑假都给孩子报了多门课程,一天也要上七八个小时的课。
南京刘女士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这个暑假她不仅给孩子在培训机构报了班,还与其他家长一起“团课”——即请当地有名小学的在校老师私下补课。“一些品牌培训机构暑期班想报都报不上。”她说。
刘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报班明细账:语文2700元,数学3000多元,英语暑期+秋季班5000多元,篮球+体能训练2000多元,还报了一个在线“一对一”课程,70节课2万元,算下来总共花了近3.3万元。
【调查3】
培训班主打“提前学”以新为名“升级换档”
今年2月份,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提出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行为,要求2018年底前完成集中整治。
但是,记者走访多家辅导机构发现,无论是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大型教育机构还是普通培训班,普遍存在提前教学的情况。
福州一名培训机构老师介绍,暑期正是学生“升级换档”的季节,“小升初暑期班”“新初一”“新初三”等以“新”为名的培训班,成为市场上备受欢迎的课程。这类以“新”为名的课程内容普遍集中于学习下学期的课程。
一家名为“学有方”的培训机构为“新四年级”的学生提供五期暑期培训,在其提供的课表中有“植树问题”等超纲内容。在另一家机构提供的“新五年级”课表中,学习内容更是连跳两级,已经覆盖六年级语文、数学及新概念成人版英语。
记者调查发现,暑假报班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南京潘女士的孩子将升小学二年级,暑期她给孩子报了“短期班小学一年级数学一升二新生衔接课”“暑期班小学二年级数学敏学班”等多个课程。潘女士告诉记者,身边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类似“一升二”“二升三”“三升四”等提前学课程,“家长都不想看到自家孩子在学校落后。”
除了家长有“唯恐落后不得不补课”的情况以外,记者调查还发现,培训班的提前教学之所以火爆,部分原因是一些学校对于即将上初一或者高一的学生通常进行分班考试,考试内容往往涉及尚未学习的初中或高中内容。不少家长表示,多地教育部门早就明令禁止通过分班考试划分快慢班,但多数学校的开学分班考依然在进行,导致家长不得不让孩子提前学。
“本来想着孩子中考后能好好放松一下,可是高中入学第一件事就是分班考试,考完了根据分数再分实验班和普通班。不提前学怎么考出好成绩?”一名学生家长无奈地表示。
【声音】
培训班不得替代学校 教育部门应严格监管
福州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暑期培训中存在的提前教学问题,市教育局通过听取汇报、量化考评、实地突击抽查等形式进行监督和治理。但实际工作中缺乏工商、消防等部门的配合,执法难度较大。而且还存在判定模糊的问题,有的机构虽然打出提前教学的幌子,但并未如实授课,仅仅是迎合家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需求而做的虚假宣传。在她看来,加强联合执法和制定明确的判定标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此外,对于一些学校因为要分班考试导致学生不得不提前学的问题,专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严格监管,发现此类现象坚决查处。多位中学老师认为,现在不少培训班已经替代了学校教育,很多孩子不是去补习薄弱科目,而是在课外班全面接受某个科目的教学,一些大型的培训机构都有自己编写的教材。不少课外培训班主要靠刷题、培训应试技巧以及增加学习时间来提分,短期内有些学生确实会提升考试分数,因此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苏州大学大教育学院尹艳秋教授认为,学校以分数为主的评价制度给校外机构提供了市场。考试难度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质量又无法满足所有孩子,有的孩子“吃不饱”,有的孩子“吃不了”,不同需求的家长只好选择去报课外班。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殷飞说,教育主管部门在培训班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等问题的规范上应更细、更实,培训机构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成为主科应试教学的延伸。而治本之策则是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质量,构建真正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本文综合自新华社、家教智慧、东方网等)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