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重点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上海民间小吃整编后有尴尬

网红美食如何坚守阵地?

2018年08月22日 A03 :法治重点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2996

  胡阿婆正在制作油墩子   见习记者 张叶荷 摄

  你能想到吗?蛋卷也会成“网红”

  食客正在排队等候阿婆的油墩子   见习记者 张叶荷 摄

  □法治报记者 夏天 见习记者 张叶荷

  飘香四溢的阿婆油墩子,口感香脆的胖阿姨蛋卷,热闹非凡的昌里路夜市一条街……上海的民间小吃吸引了不少食客……然而,由于无证无照等问题,这些“违法”网红美食店都成了有关部门重点整治的对象。

  截至今年7月底,上海市经过6轮督查,无证无照食品经营单位抽查发现率,已由最初的16.5%降至4%,无证无照整治率上升至99.69%。

  阿婆油墩子和胖阿姨蛋卷搬进了“新家”,办全了“身份证”,昌里路夜市也曾停业整顿,从“游击队”升级成为“正规军”。但近日,记者走访多家网红美食店后发现,老师傅老手艺单打独斗,后继乏人,往往是食客排长队等待的原因; 更有一些民间小吃失去了街头巷尾的“热闹”生态,形单影只,陷入了人气减少、难以为继的困境。

  升级“正规军”以后,上海民间小吃如何坚守阵地,为上海四大品牌建设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这是在无证无照餐饮整治后,我们需要思考的。

  街道城管齐上阵

  帮油墩子“安家”

  舀一勺面糊倒入圆形模子里晃匀,放入萝卜丝,再舀一勺面糊铺在萝卜丝上,随后放入油锅……时值8月酷暑的一个午后,局门路406号“阿婆油墩子”依然吸引了不少吃货,店门前早早排起了长队。

  “她家的油墩子,我是每天来买的。”正在排队的市民告诉记者,胡阿婆家的油墩子价廉物美,天气再热也会来排队买上几个。在店里,阿婆负责制作油墩子,她的老伴就负责为顾客装盘和收钱,有条不紊。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两人已白发苍苍,年岁颇高,但晃匀、搅拌、下锅的每一个步骤都完成得干净利索……

  说起小店的建立,还得从8年前说起。80岁的胡阿婆因为儿子做生意失败,欠下一大笔的外债,迫于无奈,阿婆只能与老伴在弄堂口设摊卖油炸食品,以此来维持生活与还债,没想到一下子吸引了一大批吃货,成为一家“网红店”。然而,阿婆油墩子终日露天摆摊,虽然满足了部分吃货的需求,但油烟扰民、无证无照经营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在全市广泛开展消除无证无照食品的行动中,由于“胡阿婆油墩子”的情况属于“周边百姓确有需求、但因经营场所条件办不出经营许可证”,符合“小餐饮临时备案制”条件,因此她首先接受了小餐饮备案管理。

  黄浦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胡阿婆的实际困难后,实地走访,为胡阿婆寻找新的合法经营场所,最终在五里桥街道、城管等部门配合下,选定了餐饮相关证照齐全的局门路406号外侧门面。

  事实上,这间店铺的条件一般。走进该店便会发现,店内没有安装空调和风扇,油锅内的热气直往外冒;店铺面积不大,两人来回走动已颇为困难,并没有多余空间……但从原先的无证无照经营、时刻提心吊胆,到现在有了一处“合法”经营地,胡阿婆表示:“现在已经很好了!”

  无证无照餐饮

  整治率升至99.69%

  在杨浦区,有一家十余年历史的小吃店“胖阿姨蛋卷”。这里的蛋卷不仅好吃可口,更是许多杨浦市民童年的回忆——“以前胖阿姨的家就在马路边的老公房一楼,她自家厨房开个窗户就正对街上,边做边卖,香气扑鼻!以前放学途中经过了买一份,边走边吃,真是难忘的悠闲时光啊!”“吃货们”普遍表示,胖阿姨蛋卷口味丰富,如芝麻味、芝士味等,更关键在于她家蛋卷口感香脆,是超市便利店卖的同类商品所不具备的。

  后经电视台人气美食节目宣传,胖阿姨蛋卷晋升为网红,前来排队“拔草”的人多了,给狭窄的人行道“添堵”不少。此外,由于业务量提升,胖阿姨设在居民楼里的厨房因产量巨大,给邻里带来了更多影响。由于经营场所违规,胖阿姨蛋卷面临整改。

  经杨浦区市场监管部门多方协调,胖阿姨蛋卷在控江路旭辉广场地下一楼觅得一处店铺,有了合法经营的场所。如今,胖阿姨扩大了经营规模,聘请了两名店员,在食品生产、包装等环节,都变得更加正规。

  经整改,如胖阿姨蛋卷、阿婆油墩子这些网红小吃,纷纷拿到《便民饮食临时备案公示卡》,在正规经营方面进了一大步,处于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转型的健康发展中。他们和上海众多网红小吃一样,见证了这座城市对食品安全“有温度的监管”。

  记者从市食药监局获悉,自今年3月上海提出“年底前全市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情况基本消除”的工作目标以来,截至7月底,全市经6轮督查,无证无照食品经营单位抽查发现率已由最初的16.5%降至4%,无证无照整治率上升至99.69%。

  思考正规之后,网红美食该如何传承与发展?

  毕竟,正规经营只是对这些网红小吃最基本的要求。从街头巷尾的游击战,到步入市场阵地正规作战,这些以“单打独斗”见长的民间小吃,真的能够无缝衔接、毫无“水土不服”的症状吗?

  在阿婆油墩子店,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开店时间虽然是下午的2点到6点,但从每天早起,面对一堆洗萝卜、削萝卜和搅拌面糊等工作,阿婆与老伴就要早早地做准备了。

  而阿婆网红美食的需求量,仍显不足。因为这里的油墩子平均有十余人排队等候,每人买上3到5个油墩子,花费时间大约要35分钟,这样的制作速度,对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来说显得过于缓慢了。阿婆这样说:“现在的生意比以前还要好一点。但比起以前,现在我们任何事都得两人独立完成。”

  成为网红店的“阿婆油墩子”,看起来有了一个遮风避雨之处,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细究之下会发现一大问题:阿婆和老伴的年岁已高,这份“油墩子”事业不知还能持续多久。

  又如在“胖阿姨蛋卷”,记者同样注意到一个细节:上了岁数的胖阿姨如今已经佝偻着身体,更多时候,做蛋卷的是两个雇员,再加上她的儿媳负责收钱、打包、称重。

  老师傅老手艺,却后继乏人,这是包括民间小吃在内,我国许多传统老手艺普遍面临的问题,也不只是食品监管部门和小餐饮备案制度就能够解决的。如何对那些具备传承价值的民间小吃进行保护性传承,是有关单位共同的责任。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对于其他不那么“网红”的小餐饮来说,由于失去了以往街头巷尾的传统生态,他们形单影只地挤在某个正规经营场地中,陷入了人气明显减少、难以为继的困境。他们没能逃脱水土不服的命运。

  对于这些网红小吃、民间小吃的独特生态,小餐饮备案制度是帮助他们实现正规化的第一步,但在专家看来,如何使他们合法、健康地生存下去,上海还需要做更多。

  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年初举行的上海两会上,市政协委员王慧敏曾提交提案,认为申城已具备打造“夜市”的良好条件。她建议积极打造上海餐饮夜市,推进扩大消费内需,繁荣上海餐饮市场,通过夜市展示上海餐饮非遗文化、老店名店文化,同时提供就业机会。

  市商务委在提案答复中表示,已着手开展关于支持发展“夜市经济”的专项调研,研究制定发展“夜市经济”的总体方案。下一步将重点围绕特色街模式、餐饮集聚型夜市广场和商区融合型夜市等3种不同的夜市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食夜市。

  记者了解到,此前浦东新区著名的“夜宵圣地”——“昌里路夜市”曾全部关停。当时据监管部门表示:“夜市餐饮店共有21家,全部都是无证无照的,一律停业整顿。”

  在上述治理工作中,记者获悉:食药监、市场监管部门秉持的是“拒绝一关了之,科学分类疏解”的工作思路。对于昌里路夜市的治理,监管部门表示,如果符合“无违建、不扰民、有证照条件,通过取得经营证照,或者通过小餐饮备案的”,就可以经营,还可根据规定快速办理。同时,主管部门也会引导房东引入符合条件的商户,包括网红店,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有集聚品牌效应的小餐饮消费体验。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3 网红美食如何坚守阵地? 2018-08-22 2 2018年08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