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通讯员 王燕虹
2018年盛夏,烈日炎炎,上海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夏季对年老患病群体来说,是一个相当难捱的季节。当社会各界对敬老院、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投去关注的目光时,那些身穿铁窗衫,在高强电网内的老年病患又是如何度过漫漫苦夏的呢?
在上海唯一一所集中关押老病残服刑人员的功能性监狱——南汇监狱,笔者看到了这些服刑人员在三伏天里的生活状况以及那些“有温度”的故事。
渴望走出监狱的人:心中埋藏寻家梦
亲情似一处安谧宁静的港湾,在人生坎坷的际遇中,为人们提供关爱和呵护。一名身有残疾的服刑人员,因犯罪入狱痛失亲情,漫漫黑夜,谁能为他指引人生前行的方向?
窗外,天热得像蒸笼,一丝风都没有,香樟树叶在枝头上无精打采地蜷曲着。在监狱二号楼二楼的学习大厅,身穿白大褂的卫生所干警手拿血压计,逐一给服刑人员量血压。
监狱卫生所干警孙盛云介绍,进入高温天气后,监狱卫生所加强了与监区的联防联动,他们每天通过巡诊排摸,梳理服刑人员的生理状况,发布需要关注服刑人员的名单,并举办服刑人员急救知识培训,全面做好高温期间服刑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
服刑人员张某的血压出现异常,立刻被卫生所干警列入了预警名单。监区民警陆铖铖立即将他送到监狱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张某,右腿残疾,十多年前因犯运输毒品罪,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入狱不久,一封家信彻底粉碎了张某内心的期盼。在信中,妻子要求与他离婚。那一瞬间,张某心中充满了绝望:原本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身患残疾的他铤而走险,走上了贩毒的不归之路。如今,家人却为此与他断绝了联系。想到自己余生将在狱中孤独地度过,他的内心感到痛苦万分。张某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就与其他服刑人员争吵,甚至动起手来。暴怒情绪支配下的张某像一只发狂的狮子,不时向身边的服刑人员挑衅,最后发展到对抗民警的管教。
在监管改造场所,对于不服从管教的服刑人员,监狱民警从来不会听之任之。于是,违反监规纪律的张某被关进了禁闭间反思。同时,监狱干警采取宽严相济的理念,对张某耐心地说服教育,并帮助他与家人进行沟通。最终,张某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言行,并有了具体的悔改表现。
然而,张某改变不了妻子带着一双儿女改嫁的事实,心情抑郁的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发现张某情绪异常,民警带他去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接受心理咨询。在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民警的疏导下,张某逐步走出心理阴霾,他还为自己制定了改造计划。
虽然是一名“三无”人员,但是没有亲情陪伴的张某在监狱也感受到了关爱。这十年来,张某的改造之路走得踏实稳健。
今年,在接受医院检查治疗的过程中,张某向民警提出了一个请求:自己年龄大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希望能找到家人,尤其是两个孩子,亲口向他们道歉。监区领导将张某的想法与相关职能科室进行沟通,在与张某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联系无果的情况下,监狱召开会议决定邀请社会力量帮助张某“寻家”。
炎炎夏日,一场帮助服刑人员寻亲的爱心大接力正在进行……
走不出监狱的人:弥留之际的生日
生日,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吃蛋糕、唱生日快乐歌,分享快乐的美好时光。而一名身患癌症的服刑人员,在监狱里会如何度过他的生日?这可能是他此生最后一个生日。
正午,气温高达35摄氏度。服刑人员活动大厅,十来个吊扇一字排开不停旋转着。
走廊的尽头,一辆箱式铁皮饭车缓缓地推了过来,两桶冰镇的绿豆汤被抬了出来。一只大勺伸进桶内,将绿豆汤搅拌匀了,一勺勺地舀进服刑人员手里的碗中。
而这时,民警徐林峰提着生日蛋糕和一包防暑降温用品走进了病号间,躺在床上的服刑人员陈某黯淡的眼神随之跃出一丝神采。
陈某,因制造贩卖毒品被判处无期徒刑。入狱之初,肺部有病灶的他被查出身患癌症,且已全身扩散,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
得知自己的病情,陈某情绪异常低落。为了鼓励陈某重新树立生活下去的信心,民警提出一个设想:在陈某生日即将到来之际,通过亲情唤醒他对生命的渴望。
监区向监狱相关科室汇报了这一情况。帮助癌症服刑人员在弥留之际过生日的设想得到了监狱领导的高度重视,经监狱讨论,最终决定予以支持。
陈某生日这天,民警代表监狱为他买来生日蛋糕,并安排炊场做了生日面。陈某的家人也应邀来到狱中,为陈某庆祝生日。
坐着轮椅的陈某随着民警来到接见厅,一家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紧紧相拥在一起,共叙亲情。看到陈某能坦然面对病情,家人感到很欣慰,他们含着泪水对南汇监狱的关心和监狱总医院的治疗表示感谢。
南汇监狱相关职能科室干警透露,在狱内为服刑人员过生日,不像社会上普通人那么简单。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监狱规定外来食品不允许带入。因为没有先例,所以监狱为协调陈某的生日颇费了一番脑筋。但能够以此帮助陈某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对民警来说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走出监狱又“回来”的人:感恩帮助自己的人
常怀感恩之心,能让人们发现生活本是如此美好而温馨。一名老年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通过勤劳的双手立足社会。他又重回监狱,送来锦旗……
走出监舍楼,走在楼栋之间的混凝土石子路上,鞋底隐隐感到发烫。一列拉着平板车的服刑人员队伍出现在眼前,他们将一袋袋落叶推至垃圾存放点。带队民警戴旭东告诉笔者,负责炊场、保洁等的服刑人员,通常会错开高温时段作业,并增加防暑降温用品供应。
在监狱的大门前,笔者看到一名民警手拿锦旗。送锦旗的人姓孙,是南汇监狱的刑释回归人员。
十多年之前,第一次来上海,是老孙的一次梦魇。那天老孙刚下火车就被逮捕了。因贩卖运输毒品,老孙被法院判刑。到南汇监狱服刑的老孙在监狱民警的教育引导下,积极投入改造,因表现良好多次得到减刑司法奖励。
经过十多年牢狱生活,老孙重新获得自由。踏上归途,下了火车,见到了久违的亲人,老孙百感交集,但来不及感动,现实问题就摆在老孙面前。家徒四壁,老孙陷入茫然。这时,老孙想到了多年来教育自己的监狱民警。于是,老孙将自己回家后的处境写信告诉了民警。没多久,老孙就收到了回信,在那之后,监狱民警长期与老孙保持联络,并引导他主动寻求当地政府的帮助。“天道酬勤”,三年后,老孙凭借在狱中学到的技能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彻底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状况。
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孙某无法忘却监狱民警给予的帮助,他特意来到上海感谢他们。
孙某成功回归社会的真实案例,是监狱落实服刑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果的体现。他的事例也坚定了监狱每一名执法者最大限度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把大墙里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的信心。
笔者手记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监狱干警既要善用法律,以法管人,也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以情暖人。
南汇监狱党委书记、政委周广洪介绍,入夏以来,针对特殊的服刑人员,监狱一直都扎实推进防暑降温工作:一是注重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加强卫生防疫、食品安全、防暑降温、中暑急救等知识的普及,教育督促服刑人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是严格落实夏季作息制度,保证服刑人员中午休息;三是严格落实清热解暑工作,遇35摄氏度以上高温,及时供应绿豆汤、冷饮,在夜间供应机制冰块;四是严格落实民警发药工作,做好高温期间服刑人员的服药管理,及时配发清凉油、十滴水、人丹等防暑降温药品; 五是注重提高夏季服刑人员机体抗热抗病能力,从7月起每周供应白煮蛋、降温汤、水果,确保服刑人员高温期间的营养供应; 六是注重加强卫生所与监区联防联动,排摸需要重点关注的名单,举办服刑人员急救知识培训。
通过以上各项防暑降温举措,11年来,南汇监狱从未发生过服刑人员中暑事件,确保了监狱高温期间的安全稳定。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