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余墨谈屑

夏日观荷随感

2018年08月27日 A06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251

  □马承钧

  中国素有“六月赏荷”风俗。古贤称六月为“荷月”,喻莲为“花中君子”。北宋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千古名篇 《爱莲说》,力挺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美,也凸显作者高洁的情怀和操守。诗仙李白以“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赞叹荷花之魅(见 《古风》)。王昌龄 《采莲曲》 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李商隐则在 《无题》 中以“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佳句赞颂荷花是“百花春”、“六月鲜”!

  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首创“盆荷”,说“敝宇今岁植得千叶者数盆,亦便发花,相继不绝,今已开二十余枝矣,颇有可观,恨不与长者同赏”云云。大文豪苏轼更发明“将花削尖簪,则花开且久”的“瓶中荷”,自称“瓶养”、“瓶赏”,玲珑别致、美不胜收矣!

  神州赏荷地数不尽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阿拉上海也不乏荷花。市中心人民公园荷花池,不仅可见“红莲”,更有睡莲、王莲倩影。上海植物园有两百多种荷花供人欣赏。“水乡泽国”松江荷文化也相当深厚,沪上五大古典园林之一的醉白池更是观荷妙处。大观园也是赏荷的理想地。距七宝古镇不远的闵行体育公园,拥有申城最大的荷花池。走进上海人最心仪的豫园,步上古色古香的九曲桥和湖心亭,更能近距离观赏荷花的婀娜多姿。

  画荷自古为画坛风尚。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南宋吴炳 《出水芙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明代徐渭 《黄甲图》,构图洗练、布局奇巧,堪称镇院之宝。自学成才的王冕乃画荷圣手,我去过其故乡浙江绍兴诸暨枫桥镇,那里莲花塘十里飘香,王冕心中荷花与梅花一样高洁,“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他因画荷一举成名,一时洛阳纸贵。有“五百年来第一人”之誉的巨擘张大千毕生爱荷画荷,他以“君子之风,其清穆如”赞荷花的高洁清秀。每逢“荷月”必会赏荷写生,其居住院落也要开池塘、种荷花。他的水墨荷花,构图饱满、疏密有致,豪放中不乏典雅,自是画中珍品。

  1949年春,客居香港的张大千得知新中国将问世,欲为中共领袖毛泽东献一墨宝,考虑再三,他画了一幅 《荷花图》,画面呈两片巨大荷叶,一浓一淡交相掩映,旁又有数朵白莲,或含苞或怒放。此画泼墨泼彩,蕴含勃勃生机,凸显蓬勃向上之势,寓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他还题款“润之先生法家雅正己丑二月大千张爰”字样,加朱印两方。他将画卷交给何香凝,请何女士赴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筹备会时转呈毛泽东。毛接过此画,欣喜有加,托何向大千先生致谢,并将此画挂于书房……七十载过去,此画仍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

  我又想起1916年仲夏,忙中偷闲的孙中山偕宋庆龄自沪上去杭州游览,见西湖荷花盛开不觉大喜曰:“中国当如此花耶!”凸显出中山先生的秉性与品格——他不羡雍容的牡丹、芬芳的桃李,惟愿国人如荷花般高洁纯净,将来能像莲花名扬四海!国父英明,百年后今日,我泱泱中华不真的大步崛起了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夏日观荷随感 2018-08-27 2 2018年08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