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中国青年报》 报道,暑假想去顶尖金融机构实习吗?日前,财经博主“@王大力如山”发微博爆料称:多家知名金融机构涉嫌存在收费内推,通过中介机构高价贩卖实习名额。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普华永道等皆“中枪”,中介公司明码标出“内推”价格,费用在几千至几万元不等。
对此相关金融机构表示,对于实习及校园招聘项目,与第三方的合作仅限于招聘宣传,不接受任何第三方机构的简历推荐。
实习费用明码标价
7月31日,记者通过“门徒求职”公众号,扫码加入了一个实习微信群。随后不断有新人加入,目前该群的人数已经超过200人,由1名求职顾问负责发布实习信息,每天不定时更新。
与一般招聘不同的是,这些实习信息中并未包含简历投递方式或实习单位联系电话。信息群中除了管理员发布实习岗位,群内其他成员没有任何讨论沟通。如有疑问,需和求职顾问私聊。
8月1日,记者以一名大三金融专业在读学生的身份添加了该群的求职顾问李某。据他介绍,这些职位属于内推实习岗位,想要参加需要通过他来报名。
“内推”即员工利用个人信用背书,推荐合适人选进入自己所在的公司。李某表示,只要参与者交纳一定费用,不仅可以确保获得心仪的实习 offer,更有业内导师帮助修改简历,并赠送价值3000元的华尔街学堂金融课程。
具体的参与流程为:学员选择心仪职位或“门徒求职”推荐合适职位,学员确认报名参与后,发简历给导师审核,导师确认可以接收,签合同,预付款30%,建立学员专属群并安排老师根据学员时间进行一系列培训、面试,最后拿到offer。李某承诺,如最后拿不到offer,将全额退款。
在得知记者希望找“券商”“投行”“资管”类实习后,李某要求记者发送一份个人简历,表示将根据个人情况匹配相应岗位。
次日一早,李某回复,可以去东北证券研究所,同时明码标价该职位的收费标准:现场走人事1.7万元; 现场不走人事1.5万元; 远程走人事1.3万元; 远程不走人事1.1万元。
所谓“现场走人事”,即到公司实习并签订实习协议; “现场不走人事”,即到公司实习但不签订实习协议; “远程走人事”,即不到公司现场的远程实习但签订实习协议; 而价格最便宜的“远程实习不走人事”,即不签订任何实习协议、不发放任何实习薪酬,以远程实习为主,这种实习模式被金融类学生们戏称为“小黑工”。
当记者再次表示想进入排名更靠前的券商实习后,李某在第三天,推荐国信证券研究所和国金证券投行部,并给出了报价。
律师提醒警惕诈骗
在咨询过程中,为消除记者对于押金无法退回的顾虑,李某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合同模版。
这份 《协议》 约定,乙方(北京中子咨询有限公司旗下门徒求职)介绍并协助甲方(某某同学)获得普华永道远程实习,实习期为两个月。该同学需向“门徒求职”支付11000元整(全款),当开始推荐简历前,支付3300元整(预付款,全款的30%); 获得目标职位的实习offer 5日内,再需支付尾款7700元整(全款的70%)。支付方式是收款人为孙某的兴业银行账户,也可直接转账给孙某的支付宝或微信。
此外,协议还对退款事宜进行了约定。其中一条规定,该同学在“门徒求职”的推荐下获得实习offer 后,如因为自身原因放弃实习机会,或实习一段时间后离开,则“门徒求职”将拒付任何费用。
“这一条中有明显的法律漏洞。”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张新年律师表示,因为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借助实习来勤工助学或积累职场经验,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不受 《劳动合同法》 的保护,所以容易出现中介公司联手实习单位或实习单位有关人员骗取实习生中介费的可能性。
张新年举例:实习单位很容易以实习生各种“个人原因”的事由和主观评价标准来辞退实习生,而此时依据中介合同约定可以不退还中介费。
“该协议的内容只能约束中介公司,对实习单位没有任何约束力。对于实习生来说,具体实习内容和薪酬才是最关键的,但在这份中介合同中没有任何体现。”张新年指出,实习生与中介公司签订协议,费用应打入公司账户,而非工作人员个人账户。
他再次提醒:“实习生应当保持警惕,不要轻信一些所谓的付费的内推机制,谨防虚假宣传和交易欺诈。”
(张夺)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