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非常阅读

机器人崛起 法律如何应对

2018年09月05日 B02 :非常阅读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2408

  丛书名:独角兽法学精品·人工智能

  主编:彭诚信

  《机器人是人吗?》

  【美】 约翰·弗兰克·韦弗 著

  刘海安 徐铁英 向秦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目录

  主编序

  中文版序

  第一部分 机器人会伤害人类吗?

  第一章 人工智能已经到来

  一、机器人三大定律与人工智能的人格

  二、Siri——苹果公司拉开了人工智能革命的序幕

  三、Siri的声音——谁拥有该知识产权?

  四、谁应当享有Siri创作的媒体内容和类似著作权?

  五、Siri 让我干的——Siri 产生错误的责任

  六、Siri之后会发生什么

  第二章 如何起诉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理论

  二、人工智能何时承担法律责任?

  三、人工智能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四、机器人医生的责任

  五、涉及机器人“医生”的案例

  六、保护事故受害者及人工智能开发者的法律修订

  第二部分 机器人一定要服从人类的命令吗?

  

  第三章 统一人工智能法典和人工智能管理规定

  一、规制新科技

  二、无人驾驶执照:自动汽车规范

  三、自动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立法的未来?

  

  第四章 机器看护人:当由机器人照料孩子(或者成人)

  一、谁拥有监护权?

  二、人工智能看护者、机器助手和机器保姆

  三、当机器人看护你的幼儿,照顾你的祖母时会发生什么?

  四、关于机器人保姆和人工智能看护者的余思

  ……

  索引

  译后记

  【主编简介】

  彭诚信(1973-),男,山东省嘉祥县人,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学科带头人,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作者简介】

  [美] 约翰·弗兰克·维弗,美国律师,于波士顿学院人工智能法律领域专家。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概念在猝不及防的AlphaGo  事件中家喻户晓,手机助手Siri已经能够进行语音交流,完成很多工作。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全球各地实地测试。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愈加无法逃避的现实,它将促使我们改变生存世界的假设,颠覆我们对生活秩序的认知。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保姆、机器人管家、人工智能外科手术医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走进我们的生活,法律、政策与伦理如何规范?

  霍金说:“由于生物学意义上的限制,人类无法赶上技术的发展速度。人类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

  机器人的崛起,法律将如何应对?在《机器人是人吗?》 一书中,美国律师约翰·弗兰克·韦弗探讨了这个引人入胜的新故事的法律层面,从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事故时的具体法律问题,到正在向法律本身提出挑战的基本问题。”

  【名家评论】

  无论是在对人工智能甚嚣尘上的颂歌声中,还是在对人工智能言人人殊的争议声中,系统考察人工智能应用引发的法律问题的著作尚不多见。本书是一个专业人士对人工智能法律问题全面而深入的思考,让我们认识到,在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高歌猛进的同时,我们在许多法律乃至伦理问题上却还远远没有准备好。如此“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局面,令人不寒而栗。本书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思考人工智能问题。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从法律的视角考察机器人,关键是主体性与归责方式。但人工智能的本质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在于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反馈机制。因此,机器人技术的法律属性和法律行为必须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中界定。彭诚信教授编译的这三本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说了人工智能网络时代的法律新问题,是通往学科交叉研究前沿的好向导。

  ——季卫东(上海法社会学研究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

  机器人愈来愈像人,这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和发展趋势。未来“人”的概念或将不局限于“自然人”,还可能包括“智能机器人”。重塑对“行为”的认知、重构原有责任体系,是人工智能时代迈向回应型法的渴盼。

  ——刘宪权(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主编序节选】

  ……

  在初级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仍是核心,是世界的主宰,毕竟自然人仍是规则的制定者,是人工智能的服务对象。

  而到了高级人工智能时代,即,当人工智能能够进入深度学习与感情交流,可以进行团体合作与共同行动时,换句话说,当人工智能可以改变甚至完全脱离自然人为其设计好的初始算法而创制新的算法时,那时的人工智能物便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人工智能人。人工智能人如何改变自然社会,甚至如何引导与影响整个自然社会走向,已非自然人所能完全掌控与想象,恐怕也为人工智能人本身所不知。尤其是,当人工智能人可以在虚拟世界制定规则(创制新的算法),而这种规则又必然会影响到自然世界时,那时自然世界的主宰到底是人工智能人,还是自然人,或许现在的我们(人类)已经难以给出确定答案。那时的人类在自然世界或虚拟世界中处于何种主体地位,现在的我们也不得而知。当人工智能人有了情感交流能力并具有生物生成功能后,在自然人与自然人、人工智能人与人工智能人以及自然人与人工智能人之间的多元关系中,谁来制定规则,为谁制定规则,谁是自然世界或者虚拟世界的主宰或规则主体,以及各种形态主体之间具体的生活样态如何等问题,可能都远远超出了我们当下的想象,或许那时的社会状态本身就不可想象!

  正是为了认真面对这些问题,警惕与体味这些问题,以便未来更好地深入研究或应对这些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曹培雷副总编辑、法律与社会读物编辑中心苏贻鸣总监、秦堃编辑等及本人一起探讨决定编译人工智能丛书,帮助我国读者了解既有的人工智能研究,并以此为切入口对人工智能进行深度了解与学习。我们筛选并翻译了国外有关人工智能研究的较有影响力的三部经典著作,推介给中国读者。这三部著作便是意大利学者乌戈?帕加罗所著的《谁为机器人的行为负责?》、美国律师约翰·弗兰克·韦弗所著的《机器人是人吗?》 以及美国学者瑞恩·卡洛、迈克尔·弗鲁姆金和加拿大学者伊恩·克尔编辑的文集《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

  彭诚信

  2018年7月10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非常阅读 B02 机器人崛起 法律如何应对 2018-09-05 2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