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如何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市委书记李强在全市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指出,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努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世界一流营商环境。长宁区迅速出台了 《长宁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旨在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转型发展的推动者和人民幸福的代言人,是长宁人大需要思考的一道现实问题。
【行动】
找准长宁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问题
长宁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充分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是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长宁深度转型、加快建设国际精品城区的必由之路。
对此,长宁人大坚持“三个导向”基本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各类市场主体、政府机关、居民社区,扎实开展大调研,找准长宁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问题(难点、痛点、堵点)。截至目前,先后走访市、区人大代表所在企业、规模以上及中小微型各类企业398家,调研社区居民、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等各类对象1170余人。
【做法】
三个结合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
一是将大调研与人大日常履职调研相结合
充分发挥人大自身优势,将大调研与人大各委室工作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相结合,与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监督议题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调研,进一步有效督促政府相关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深入了解企业现实需要,进一步摸清问题的本质,有针对性地逐项研究解决。
二是将大调研与人大领导及代表定期联系社
区听取民意相结合
充分利用“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群众、市区人大代表集中联系社区、社区选民联系点接待选民等重点工作机制,广泛听取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特别是企业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和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反馈,并予以协调解决。
三是要将大调研与做好“十三五”规划中期评
估相结合
结合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重点和涉及营商环境的现实特点,及时将大调研与“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工作结合起来,促使中期评估监督工作调研更加深入、细致。
【成效】
聚焦法治引领作用
解决群众企业急难愁
一是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不断提升
通过大调研,使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充分了解现状,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常委会会议上,共计78人次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了96个询问问题,涉及营商环境多个领域,十多位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询问的问题。
二是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如通过调研建青实验学校等教育机构了解到广大群众尤其是学生家长对学校门口停车难问题反映强烈,经与区公安交警部门沟通后,交警部门采取了对全区64个中小幼学校门口在规定时段内允许临时停车的方式予以解决,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针对人大代表集中联系社区活动中听到群众反映的“学校门口增设红绿灯、饭馆油烟扰民、垃圾分类管理”等170余条意见,协调政府部门予以解决,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三是协调解决一批企业经营实际困难
会同区国资委统筹区内闲置国资资源,助力解决银行网点选址难问题; 会同财政局等政府部门解决药企财政扶持政策等问题。
四是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聚焦法治引领作用,在市人大、区委区政府支持下,长宁区成功举办“认真学习贯彻宪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维护市场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恳谈会,邀请司法机关、律师、学者、企业代表共话维护市场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引起企业和群众强烈反响,会上的相关建议得到了市委书记李强的批示。同时,充分利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及古北市民中心、区法院两个市人大立法联系点的资源优势,深入结合大调研,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司法工作者及广大市民群众对相关立法的意见建议,其中包含优化营商环境在内的22条建议被全国人大法工委不同程度采纳。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