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法治报通讯员 刘秀军
市民杨先生结婚后,因家中老房空间狭小,因此在等待动迁期间,租住了王阿婆的房子作为过渡婚房。2016年双方签订一年续租合同后,还口头约定可续租到杨先生家动迁为止。杨先生因此花费数万元将房屋装修一新。谁知1年租约到期后,王阿婆声称坚决收回房子,而杨先生则威胁称,要将房中的装修全部拆除,并让王阿婆“住不安稳”。那么,王阿婆为何急于收房,而最终这起纠纷又是如何被人民调解化解的?
案情简介
2012年11月,年过七旬的王阿婆将位于马当路约20平方米的老式石库门房子租给杨先生,当时双方约定租期3年。到期后,王阿婆与杨先生的妻子卢女士协商,签了续租一年的合同。2016年8月,王阿婆女儿工作调动到该房附近,为方便女儿上下班,王阿婆想收回该出租房与女儿共同居住,但因联系不到卢女士,只得联系杨先生,称租房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租,而杨先生以短期内租不到房子为由,断然拒绝了王阿婆的要求。为此,王阿婆曾多次上门却找不到杨先生。无奈之下,王阿婆来到淮海中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向人民调解员求助,并提出了调解申请。
调解过程
听了王阿婆的陈述后,调解员第一时间就此事联系了杨先生,谁知杨先生接电话后第一句话竟是:我要出差,没时间和你们谈。调解员马上指出要妥善解决问题,回避和拖延不是办法,希望他尽快抽空到街道调解工作室面谈,杨先生考虑后表示同意面谈。
第二天上午,杨先生如约来到调解工作室,通过耐心沟通,得知了杨先生的苦衷:杨先生因老房子面积小,且婚后与父母共住多有不便等,于2012年租用了王阿婆的房子作为过渡,等老房子动迁。当时续签租房合同时虽然租期只写了一年,但双方有口头协议,房主同意将该房屋一直续租到杨先生家老房子动迁为止。为此,杨先生花了几万元将房屋整修一新,搭了阁楼,铺了地板,添置了不少家具。
现在,杨先生和妻子感情出了问题,其妻离家外出,留下他和幼小的女儿,女儿由父母帮忙照顾。自己因工作原因经常出差,没有时间和精力找房子搬迁。他希望调解员能劝劝王阿婆,考虑到他的难处同意续租,并愿意适当提高租金。
调解员在了解杨先生的情况之后,分析了双方的主要诉求,认为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就在于房屋是否能续租,以及后续如何对另一方进行补偿的问题,特别是如果不再续租,如何对杨先生一家进行安置等问题。
几天后,调解员把双方约到调解工作室,针对双方的矛盾焦点进行当面协调。当杨先生提到短期内无法搬走时,王阿婆有些急躁,认为杨先生是在“耍无赖”,于是态度强硬地声称房子是她的,合约到期后自己有权收回房子,如果杨先生不搬,自己就要找人砸锁强搬。杨先生一听,也不甘示弱,扬言要将自己搭建的阁楼地板等设施全部拆除,让房东得不到便宜,也住不安稳。调解员马上制止了双方的过激言语,决定采用背靠背调解的方式,缓和双方情绪,力求找到能让当事双方都满意的调解方案。
首先调解员向王阿婆讲述了杨先生的难处,并且指出她曾口头同意杨先生续租房子直到他老房子动迁,口头协议也是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王阿婆考虑后表示,其实自己收回房子真的是为了女儿,并不是对杨先生有意见,故意刁难。杨先生一不拖欠房租,二不惹麻烦,把房子借给他挺安心的。但如果她将自己的房子借给杨先生住,再去外面租房子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调解员听后说,你也要换位思考,适当做点让步。既然你坚持要解约,那可否宽限一点时间,好让他另找房子?王阿婆表示同意。
然后,调解员把杨先生从隔壁房间请进来,首先向他指出拆除装修设施,费时费力,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然后向他诉说了王阿婆对他的评价和苦衷,明确王阿婆不是有意刁难他,希望他能体谅一下做母亲的心情,并提出只要他答应搬,并且不拆除房子里面的装修设施,王阿婆可以宽限点时间。
杨先生点头表示理解,但现在租房子不容易,尤其是在这个地段找同样大小、同样价格的房子。希望房东能宽限3个月,房租按之前的标准付,他一找到房子就搬。
调解员将杨先生的建议告诉王阿婆,她当即表示同意这个调解方案。最终双方达成协议。
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完字之后,纷纷感谢调解员的热心调解,一场历时数月的租赁纠纷圆满解决。
调解心得
随着老城区改造步伐的加快,房屋动迁、租赁矛盾逐渐凸显。这起看似简单的租赁纠纷若调处不当,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首先,对此类房屋租赁纠纷,调解人员要快速掌握双方诉求,及时洞察争议焦点,找到突破口,抓住关键点,看准时机,由点及面,快速找到合理调解方案。快速平息双方矛盾,不仅对双方,而且对周围群众和社区平安都是有利的。
其次,作为人民调解员,对调解双方都要保持热情、耐心、真诚。让双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建立和他们之间的良好信赖关系,这对深入了解双方各自的想法很有帮助。
最后,人民调解工作要做到依法依规、有理有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化解双方心结,所有的调解内容都要在合法的框架下,做到合情、合理的调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寻求当事双方都能满意的调解结果。
社区调解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严谨、细致的工作。作为一名基层的调解员必须学会运用多种调解方法。在这起纠纷中,调解员采用换位思考法,请当事人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角度、环境着想,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苦衷,从而能将心比心地做出让步。此外,调解员采用“面对面”的协调,“背对背”的沟通,帮助他们分析情势利弊,从而缩短当事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