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法治中国

作为源头环节,小站点有大任务——

两网融合服务点助力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

2018年09月28日 A08 :法治中国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898

  【内容摘要】 两网融合服务点是“两网融合”政策推行重点。经过上海市各区的创新探索,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服务点管理经验,如定时定点、日常干湿两分类、人员整编、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未来,加强服务点在宣传、卫生、考核、营利等方面的功能将完善可回收物产业链条,推动两网融合政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两网融合 服务点 管理经验 完善

  □王震 林泽昕 陈超俊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量不断增长,加之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绵软无力,城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已不堪重负。为了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与减量化,减轻垃圾终端处理压力,上海市政府目前已出台多部文件,促进城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尽快“两网融合”。

  “两网融合”即将城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对生活垃圾投放、收集、清运中转、终端处置业务进行统筹规划,实现投放点的整合统一、作业队伍的整编、设施场地的共享等。目前,上海市已将“建成2000个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推进区和街镇再生资源点场站建设”纳入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截至7月底,全市已建成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768个,回收中转站30个,回收集散场2个。

  而两网融合服务点作为“两网融合”的源头环节,如“两网融合”的触角一般,承载着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绿色账户、环保宣传等多项重要功能,是整个制度推行的重中之重。

  一、“两网融合”服务点管理优秀经验

  (一)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撤走居民楼下的垃圾桶,严格执行服务点的定时开放,倒逼居民养成在集中时段至两网融合服务点进行分类投放的习惯。此举不仅降低了清运企业的成本,也便于对居民是否分类进行监督。此外,定时定点投放应配合做好监督工作,如组织志愿者在小区内进行巡查,避免居民将垃圾随处乱扔,并可通过开袋寻找相关身份信息或者查看监控对未分类或乱丢者进行追责。

  (二)日常干湿两分类,与绿色账户相结合

  对于居民而言,严格的四分类法过于繁琐,过分要求居民四分类可能会引起居民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对居民放低要求,做到日常干湿分类即可,对于主动将可回收物分类出来交投至两网融合服务点的居民,可以支付相应价款或者结合绿色账户制度进行相应的积分奖励。

  (三)人员整编,职责合一

  部分服务点通过搭建“一岗双职”制度,由保洁工人或回收人员同时负责保洁工作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统一负责小区、街道内的垃圾分类与回收,对可回收物进行称重、分类、整理,并做好台账记录,进行规范化操作。通过整编和职责结合,节约劳动力的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提升“两网融合”的运作效率。

  (四)志愿者队伍为垃圾源头分类保驾护航

  部分小区居委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动周边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监督工作,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后,组织他们向居民发放分类垃圾桶和宣传资料,并在两网融合服务点定时安排志愿者轮流值班,为居民垃圾分类进行指导,帮助居民刷卡积分,并做好每日的记录工作。

  二、对服务点完善的进一步设想

  (一)两网融合政策宣传功能

  目前居民对于“两网融合”相关政策了解不够,未来可在回收服务点旁的空白墙壁上画上“两网融合”回收体系流程图,或是放置显示屏播放垃圾回收全过程,使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能够观看了解垃圾处理流程,并明白其作为垃圾源头分类的主体在“两网融合”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所肩负的责任。

  (二)变“服务点”为“服务店”

  普陀区梅四小区内的回收服务点旁建有“两网融合”精品小屋,放置着各种用可回收物制成的工艺品,但是仅作展览,并不对外出售。未来可以将回收服务点与精品小屋相结合,将这些工艺品直接在回收服务点进行展览和出售,这样不仅能够激励居民正确对待生活垃圾分类,明白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也能够帮助完善低附加值可回收物产业链。

  (三)加强卫生管理

  卫生情况是调研中居民反映最为关心的方面。目前部分小区服务点的卫生状况较差,夏季天气炎热,混合在一起的垃圾未能及时分拣和处理,发出臭味,并吸引蝇虫,对小区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未来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加强对回收服务点的卫生检查和整治工作,督促回收服务点管理人员定时对回收服务点进行清理工作,并提供相应清洁剂和灭虫药剂。

  (四)落实监督考核和相应奖惩

  应当明确回收服务点管理人员对于回收服务点管控、保洁、维修、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积分、台账记录等职责。并且由物业管理公司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相应的奖惩,如果发生回收服务点管理不善或者绿色账户积分寻租等失职行为,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惩罚,如口头警告、罚款以及辞退。街道也应对各服务点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公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中国 A08 两网融合服务点助力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 2018-09-28 2 2018年09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