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法官手记

生活点滴中的美学

2018年10月08日 A06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773

  □王梦茜

  《品味四讲》 是台湾学者蒋勋参加一档“美的沉思”节目的谈话集子。他从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四个方面,用交流探讨式的语言娓娓道出对“生活美学”的理解,读完颇有感慨。

  “民以食为天”,“吃”是生活的第一要务。但面对如此之多的美味佳肴,人们究竟会不会“吃”呢?合理的荤素搭配,才能让味觉得以享受,才有美感。吃,还与记忆和情感有关。那些印象最深的美味,或许是儿时母亲经常做的一样拿手菜,或许是与爱人一起共度的晚餐,又或许是全家一道在节日里精心准备的一桌宴席,都与记忆联系在一起,都投入了情感。

  有时候一件适宜的衣服,就像爱人一样,照顾着你的身体,而你也会好好地保护它,不舍得丢弃。当购物欲无法控制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反问自己“我到底适不适合这件衣服”这样的问题?小到每个人的着装是否合适,是否与自身浑然一体,大到一个民族的着装是否有自身特色,是否展现其中的文化底蕴,都是书中深入探讨的。

  吃与穿的问题解决了,就需要有一个空间提供给人们居住。但有房子并不等于有家,必须有人去布置、关心、经营的房子,才叫家。陶渊明说:“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他爱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让他感到温暖的家。自己的小家要爱护,走出小家的社区、居住的这个城市,也一样要爱护。

  行,是相比吃穿住,在现代生活中被代替得最多的一个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代步工具。在感谢这些工具带来便捷的同时,是否也让人错过了很多沿途风景?木心的那首《从前慢》,就是在怀念从前那种缓慢却带着更深情感的生活节奏。我们“行”得越来越快了,但“快感”是一时的刺激,并不是美感。

  读罢全书,不禁想起了朱光潜文章中提到的阿尔卑斯山路上的那句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这与几千年前庄子的那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何其相似,可见对生活美学的理解,中西方文化殊途而同归。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生活点滴中的美学 2018-10-08 2 2018年10月08日 星期一